遊客發表
9月5日,中鐵工業旗下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參建的獅子洋通道G5合同段首船鋼梁從該公司南通生產基地順利發運,標誌著大橋正式進入橋址架設階段,為工程建設按下“加速鍵”。
據了解,中鐵山橋參建的獅子洋通道G5合同段共33座橋梁,主要結構形式為鋼混組合梁和鋼箱梁,標段總重量約8.22萬噸。製造過程中,中鐵山橋通過數智孿生平台對焊接過程進行深度集成,構建動態工藝數據庫,實現BIM模型、鋼梁五級清單項目節編碼與一級焊縫編碼的精準關聯。用戶隻需在焊縫地圖中點擊目標焊縫模型,即可實時調取焊接狀態、質量追溯等全生命周期數據,最終達成一級焊縫的精細化管控、三維可視化監控及全流程溯源管理。同時,配備了空氣等離子數控切割機、龍門式智能焊接機器人係統、板單元數控矯正機床、ER-100全自動焊接機器人、TIGER-KWSK自動焊接小車、三維掃描等智能裝備,嚴格控製焊道的排列和焊縫的成型係數,確保每一道焊縫都達到最高標準。
獅子洋通道G5合同段麵臨諸多挑戰:橋梁數量多、戰線長、點位分散;部分橋梁因位於交通流量區,受到運輸及吊裝限製,鋼箱梁需要橫向劃分成多塊製作;建模及圖紙轉換內容繁瑣,現場架設又需對應多家土建單位,溝通協調保供難度大。為了解決上述難題,中鐵山橋創新采用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建立模型庫、開發參數化模型係統、構建平縱曲線模型,迅速完成建模及圖紙轉化。設計多種定製工裝提高製造精度,針對鋼箱梁劃分部位采用連續匹配方式和相應工裝進行精調定位。結合項目特殊要求,開展智能製造專題研究,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鋼梁智能製造新模式,全麵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製定了詳細的銜接流程和責任矩陣,確保各個環節無縫對接。
據悉,獅子洋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後粵港澳大灣區的又一超體量工程。該項目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全長約35.1公裏。建成後,對促進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珠江口兩岸城市之間的交通經濟聯係具有重要意義。(工人日報客戶端特約記者 朱潤勝 通訊員 董海岩)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