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隊伍怎麽建?有了實在答案

  今天是第41個教師節,去年全國教育大會召開時,正逢第40個教師節。近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一年來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情況。

  從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從嚴從實建設師德師風,到大力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鞏固提升教師待遇保障……一年來,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推進,各項尊師惠師舉措落到實處。

  2024年全國共有專任教師近1900萬人

  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馬宏兵介紹,“十四五”時期,各級財政部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各級各類教師待遇保障力度,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推動教師隊伍不斷壯大,2024年全國共有專任教師近1900萬人,比2019年增加150多萬人。

  “‘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60億元,支持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教育階段開展教師培訓。例如,支持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每年引導各地培訓校長教師超過100萬人次;支持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加強‘雙師型’教師培訓,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58%,比2019年高出23個百分點。”馬宏兵說。

  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介紹,一年來,教育部統籌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強化職業教育教師職稱評審技術技能導向,推進部屬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全覆蓋,開展中小學在職教師學曆提升試點,探索教師培訓學分和在職教育課程學分的互認機製。同時,啟動全國縣域普通高中頭雁教師崗位計劃,建立縣域基礎教育師資配置監測與預警平台,精準研判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下教師供需銜接。

  在優化培養體係方麵,今年首批“國優計劃”畢業生走上中小學教師崗位。部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從本科提升到研究生層次。中西部也迎來了近萬名“優師計劃”首屆畢業生,為欠發達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提升數字治理能力方麵,上線“中國教師”小程序,建成並持續升級全國教師管理信息係統,形成了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教師資格管理信息係統、教師管理信息係統構成的“一平台兩係統”基本架構。

  在鞏固提升教師待遇保障、切實減輕教師負擔方麵,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加強鄉村教師住房保障,首次構建“配租+配售”相結合的鄉村教師住房保障體係。此外,還及時澄清涉師不實舉報,會同公安部嚴厲打擊詆毀、汙名化教師等違法行為,維護教師良好形象。

  人工智能推動教師隊伍建設

  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相繼部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和“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推進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行動、教師發展模式數字轉型行動、教師發展數字資源供給行動等六大任務,為係統推進智能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構建了清晰的發展路徑。

  在人工智能賦能下,學校可以創設智慧教學新課堂、構築數智融通的泛在學習新情境,構建綜合立體的智能評價新體係,助推數據驅動的精準管理新模式和創新數智賦能的教學研究新範式,有效助力教師的創新教學和專業發展。

  在華中師範大學,學校自主研發的雲端一體化智能教學平台“小雅”,正支撐全校課程開展融合教學。據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教師李卿介紹,學校打造“AI+智能助教”“AI+備課助手”“AI+智慧考試”“AI+數字教師”等全場景、開放式互聯智能學習空間,探索智能知識圖譜等AI賦能教學場景,構建集成化、智能化、特色化的助教應用服務,為多所高校提供教學支持。通過“虛實”結合、全景體驗、動態分析,使課堂動起來,讓教學活起來,入選全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學校還構建了‘師說’教師教育大模型,為職前師範生培養與職後教師發展提供一體化服務。該模型基於學校2萬多節課堂教學視頻訓練,打造了全景圖譜、學科知識庫、智能體中心、數字人、AI應用駕駛艙等智慧課程核心引擎,提供全鏈路的AI賦能、全場景的數據驅動、一體化的教學體驗、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體係化的教學管理,讓教學改進有章可循。‘師說’教育大模型作為典型應用案例參展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被評價為‘懂教育’‘有溫度’的智能大腦。”李卿說。

  教師國際交流合作加快推進

  馬宏兵同時介紹,財政部門積極配合教育部門,圍繞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目標,在教師培養培訓等各個環節,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助力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和教書育人能力。

  在教師培養方麵,各級財政持續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提升師範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累計安排42億元,支持實施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吸引優秀青年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投身基層教育事業;2024年,財政部還配合教育部出台了本研銜接政策,將公費師範生的培養層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累計安排11億元,支持實施“優師計劃”,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定向培養1萬名左右師範生。

  在教師培訓方麵,一方麵,強化全員培訓;另一方麵,強化示範引領。“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超過110億元,支持實施“國培計劃”等示範性國家級培訓項目,累計培訓校長和骨幹教師超過500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來,教師國際交流合作也在加快推進。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得到顯著提升。

  “積極搭建平台。依托北京師範大學成立全球教師發展學院,在全國22個單位建立分院,召開國際學術交流會,創辦國際學術期刊,為教師提供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全麵匯聚資源。聚焦數字化與人工智能、STEM教育、職業教育等重點領域,統籌各方力量,匯聚建設一批教師發展優質資源,研發一批具有國際適用性的教師教育課程教材。”俞偉躍說。

  同時,堅持雙向聯動。重點麵向周邊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全球南方國家及地區,開展教育管理者及教師來華培訓項目;支持國內教師赴外訪學研修、援外教學、學術交流,發出中國教師教育聲音,傳播中國教師教育經驗。

  本報記者 孫亞慧

【編輯:於曉豔】

漯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