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在法律實施過程中,競業限製製度對於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企業濫用競業限製製度的問題。
哪些勞動者可納入競業限製範圍?競業限製期間,企業如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了《企業實施競業限製合規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引導企業依法合規實施競業限製。
細化具體要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司局負責同誌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為統籌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和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企業間公平競爭,實現全社會人力資源的有序流動和高效配置,近期,国产AV蜜桃网站加強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麵意見,在現行法律框架下製定了指引,細化了競業限製合規實施的具體要求。”
企業可參照指引,結合企業實際,科學確定競業限製的範圍,規範實施流程,與勞動者合理約定相關權利和義務,在妥善保護自身商業秘密的同時,也切實保障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推動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明確實施競業限製的前提條件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並經企業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為防止企業隨意界定本企業所擁有的商業秘密,不當擴大實施競業限製的人員範圍,《指引》明確,企業實施競業限製,需先確認擁有商業秘密的內容和範疇。行業內一般常識或者行業慣例,可以從公開渠道獲得的商業信息,均不屬於商業秘密的範疇。企業不得將未知悉或未接觸企業商業秘密的勞動者納入競業限製範圍。
應遵循必要、合理原則
企業保護商業秘密可采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實施競業限製是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方式之一,但必然會對勞動者就業擇業、職業發展產生負麵影響,企業需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也有一定的實施成本。
為此,《指引》引導企業可優先采取有效措施管控商業秘密知悉權限、加密商業秘密數據、合理設置脫密期等商業秘密保護措施,實施競業限製應開展必要性評估。
明確人員範圍
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競業限製的人員限於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針對實踐中有的企業將大量未掌握商業秘密的勞動者甚至保安、前台人員等均作為“其他負有保密義務人員”納入競業限製範圍等問題,《指引》明確,勞動者僅掌握行業通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工作中接觸到的僅為企業一般經營信息,不屬於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企業與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約定競業限製義務的,要提前告知理由,說明需要保守的商業秘密具體內容。
經濟補償和違約金
經濟補償和違約金是競業限製製度的重要內容。
《指引》明確,經濟補償根據商業秘密的研發成本和商業價值、限製從業範圍、勞動者在職期間工資水平、對勞動者就業擇業和職業發展的影響等合理確定。
具體來看,企業應在競業限製期限內以貨幣形式按月向勞動者及時支付競業限製的經濟補償,不得以日常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獎金中已包括競業限製補償為由拒絕支付。企業支付給勞動者的月經濟補償一般不低於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12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競業限製期限超過1年的,月經濟補償一般不宜低於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12個月平均工資的50%。
此外,根據《指引》,違約金的數額要根據勞動者泄露商業秘密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企業支付給勞動者的競業限製經濟補償的數額合理確定,一般不宜超過約定競業限製經濟補償總額的5倍。
引導勞動者依法履行競業限製約定
全麵履行協議規定
啟動競業限製的,企業和勞動者應當按照依法訂立的競業限製協議,全麵履行各自的義務。
了解核實從業情況
企業可以要求勞動者在競業限製期間報告個人從業情況,可以通過公開信息、同行信息交流、業務分析、接受舉報等方式,合規了解核實勞動者履行競業限製情況。
違約應支付違約金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製約定或以各種方式規避競業限製約定的,企業可以要求勞動者按約定支付違約金,並要求勞動者繼續履行競業限製義務。
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製約定,給企業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標準的,企業可以要求相關方承擔賠償責任。
發生爭議怎麽辦?
《指引》明確,企業與勞動者因競業限製發生勞動爭議的,可以先協商解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程序解決。對企業未按約定在競業限製期限內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勞動者可以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
同時,《指引》還明確,企業工會可以收集勞動者對企業的競業限製製度和實施的意見,及時向企業反映。對企業不當實施競業限製的,可以提出意見或要求糾正。
(綜合來源:新華社、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微信公眾號等)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