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時44分,黑龍江鶴崗市富力煤礦發生礦震,井下部分巷道被破壞,導致6人被困。截至今天上午7時17分,經過30多個小時的持續救援,被困人員全部獲救。那麽,什麽是礦震?井下作業遇到礦震應該如何應對?平時又該如何防患於未然?
礦震又稱為礦山地震,在采礦業中又叫衝擊地壓。通常發生在采空區及地表之間的岩層中,震源在地表淺部,釋放的能量波及範圍小,屬於采場影響範圍內的局部輕微震動,也叫微震或“微地震”。專家介紹,礦震災害一般分為兩類。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特聘應急救援首席專家 杜兵建:一種是像衝擊地壓形式的。就是礦井經過開采以後,把井下掏空了,底下的承載力發生了變化,這個礦層的頂板就要有壓縮的一個過程,變化很大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地壓狀態,那就是坍塌,這種震動叫一種礦震。還有間接式的礦震現象,就是由於地下的地震,造成了一些頂板破裂、礦井坍塌現象,這也是一種礦震現象。
據介紹,我國東北地區發生礦震的可能性較大,礦震發生後,救援難度也較大。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特聘應急救援首席專家 杜兵建:東北地區的煤層結構和地質條件決定了它發生礦震的可能性比較大,在黑龍江鶴崗煤礦和其他煤礦這幾十年已經發生過幾次。原因是東北主要是以褐煤為主,褐煤存在的地層,煤層埋得厚,煤層比較鬆軟,一旦把煤層挖完了以後,上麵的頂板容易跟著塌落。一般發生這種礦震以後的救援難度是非常大的,因為它是大麵積的坍塌造成的這種震動。在這種鬆動脫落、鬆散的破碎岩石裏頭再建立一個救生通道是很困難的,他就要從這個岩石沒有塌落的穩定的地層,從側幫上構造出一個新的逃生通道,拐個彎,繞過這個坍塌區,進到裏邊去,把人再找出來。
井下作業時,發生礦震怎麽辦?平時又該怎樣防患於未然呢?
首先,井下礦工應迅速有序撤離掌子麵,如果煤礦的井筒不受影響,能正常上下人的話,應在圍岩堅固的大巷中避險,要盡可能快地進入進風巷道,避災地點應有清潔水管路和壓風管路。
被困者應保持呼吸暢通,最好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免入煙塵,盡量挪開身邊可移動的雜物,擴大生存空間,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
若井口塌方,暫時不能返回地麵,要盡力保存體力,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其次,平時要做好礦區的抗震防禦及加固,保持疏散路線和避震地點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