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亂收費、趨利性執法等,司法部有新回應

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記者 袁秀月)“十四五”時期,我國司法行政工作取得哪些進展?規範涉企行政執法有哪些新舉措?如何推進公證便民利民?8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司法部有關負責人回應熱點話題。
發布會現場,袁秀月 攝
我國公共法律服務體係更加健全完善
一批重要法律法規頒布實施
發布會上,司法部部長賀榮介紹,五年來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議案53件、製定修改行政法規150件次。民營經濟促進法、糧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規頒布實施。同時,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對全部現行600多部行政法規開展了規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圍繞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推進製定31件授權和改革決定,以及7批次一攬子修改法律法規58件、廢止28件。
此外,公共法律服務體係更加健全完善。五年來提供法律谘詢服務1.7億多次。目前,我國有律師83萬、仲裁員6.7萬、公證員1.5萬、司法鑒定人4萬、法律援助工作人員1.2萬,每年辦理各類業務4000多萬件,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等方麵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賀榮表示,五年來全國310萬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7900多萬件。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五年來辦理行政複議案件204萬件,2024年新修訂的行政複議法實施以來,新收案件近110萬件,九成以上實現了案結事了,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逐漸凸顯。
開展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
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
賀榮還介紹,目前,司法部正在紮實開展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緊盯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突出問題開展集中糾治,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她介紹,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和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等問題得到有效糾治。以行政檢查為例,各地通過數字賦能提高檢查質效,根據企業信用等情況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把該減的減下去、該管的管到位。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與此同時,發現問題率平均提高16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查糾執法突出問題相關案件4.7萬件。今年1-8月,有關部門依法查辦重點領域違法行為、糾治執法不作為案件4400多件,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理念進一步強化。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規範行政執法,規範的是亂執法、濫執法,不是不執法,也不是執法越寬越好。對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與群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密切相關的領域,要堅持最嚴的標準和要求,依法檢查,執法到位,堅決防止監管漏洞和安全隱患。”賀榮表示。
推進公證便民利民
“高效辦成一件事”公證事項範圍擴充至31類84項
司法部副部長李明征介紹,近年來,司法部大力推進公證便民利民,部署開展“公證提質增效三年行動”。2023年圍繞“減”字,全麵推行公證證明材料清單管理,刪減不必要的證明材料116項,刪減證明達29.3%,有效解決循環證明、無謂證明等問題。
2024年聚焦“快”字,推出壓縮辦證期限、拓展“一證一次辦”,推進“一事一站辦”等7項提速措施,明確將出具部分公證書的期限分別縮短至5個或者10個工作日以內,“高效辦成一件事”公證事項範圍擴充至31類84項。今年突出“好”字,在14個方麵采取38項措施,推動公證服務質量更好、服務更優、群眾滿意度更高。
李明征表示,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和公證機構采取務實舉措,全麵提升公證服務質效。包括:有序推進公證執業區域放寬至省一級,推動學曆學位、機動車駕駛證、居民身份證、營業執照等公證事項“跨省通辦”;實行公證服務工作日錯峰延時、周末不打烊等便民舉措;開通“綠色通道”優先接待,或者是提供“上門辦證”服務;對低收入群體、殘疾人、青少年等群體和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按規定減免公證費用;對80歲及以上老人首次辦理遺囑公證,免收公證服務費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