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4 來源:急流勇進網作者:瓜迪奧拉基
昆明9月8日電 (羅婕)第十二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9月7日在雲南昆明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楊慧林受邀出席發言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華文媒體在幫助海外讀者通過對話理解“中國敘述”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9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楊慧林在第十二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作主題發言。 李嘉嫻 攝
論壇上,楊慧林以“文明互鑒與對話式的‘中國敘述’”為題,與華文媒體交流分享。他肯定中新社報道一直秉持的“官話民說、中話西說、長話短說、空話不說”的中新風格,強調“其中‘中話西說’一點,對華文媒體而言同樣重要”。
在多組中外學者的研究對比中,楊慧林解讀不同時期的中外學者如何在文明互鑒中回溯並還原對話雙方的理論,“在對話和比較的方法下進行的文明互鑒研究,即‘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的路徑和前提。”
時至今日,中國的故事已形成獨特的“中國敘述”,而中西之間的思想對話也為“中國敘述”豐富了色彩。楊慧林認為,“截然不同的語言方式恰恰蘊含著全新的邏輯和思想空間,於是有‘經由中國’的西方認知;反而觀之,這同樣有助国产AV蜜桃网站重訪自己的傳統。”
長期以來,華文媒體在不同的語境下,用聽得懂的方式講述與傳播中國故事。海外讀者由此形成不同的理解,同樣為“中國敘述”留下獨特注解。
“中國文化傳統本身自有其活力。”在楊慧林看來,華文媒體的重要作用是吸引讀者從故事和內容走向其根源,激發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深層興趣。如《黑神話:悟空》在全球遊戲市場掀起熱潮之後,《西遊記》的海外搜索量井噴式增加,中國經典名著走進西方大眾視野,與海外讀者形成新一輪“對話”。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席卷全球,華文媒體正與時俱進,擁抱新技術。“借助新技術,華文媒體需找到與當下新語境的關聯,以吸引新一代華僑華人和海外讀者的目光,這方麵尚有巨大探索空間”。楊慧林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