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怒了:韓國工人被鐵鏈捆縛押送,讓人想到非洲奴隸

日前,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突擊檢查佐治亞州一家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合資電池廠,300多名韓國工人因“疑似非法居留並工作”遭拘捕,此事在韓國引發軒然大波。當地時間9月11日,《韓民族日報》發表題為《帝國的蠻橫,韓國的屈辱》的專題文章,對此事件做出評論。

文章提到,美國移民管理部門逮捕、拘押三百餘名韓國工人,此事看似以當事人以“自願離境”形式返韓而告一段落,實則遠非如此。韓國民眾目睹韓國工人應美國“招商引資”之需赴美工作,卻被以鐵鏈束縛雙手雙腳的野蠻場景,受到極大衝擊。這樁事件勢必留下難以消解的芥蒂。

這起風波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迫使韓國看清當下美國究竟發生了什麽。必須把它當作警鍾,及時補上對美投資項目中的製度漏洞與潛在陷阱;否則,後患隻會更為嚴重。

文章認為,要理解事態的本質,必須重新審視唐納德·特朗普鼓吹的“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MAGA是以白人和福音派為核心的反動潮流,試圖把美國拉回到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之前。其核心支持群體是低收入、低學曆白人及福音派新教徒。特朗普借全球化導致的就業崗位流失、貧富分化加劇和移民激增之勢,代言這些群體階層地位動搖的焦慮,並煽動他們把怒火指向既得精英與“外來者”(有色人種、無證移民、穆斯林等)。

歸根結底,MAGA是一種民粹式白人種族主義。“讓美國再次偉大”更貼切地說,是“讓美國白人更偉大”。在關稅政策上,之所以執意對鋼鐵、鋁征收高達50%的關稅,是因為這些群體高度集中於“鐵鏽地帶”。

文章指出,對佐治亞州現代汽車—LG新能源合資電池工廠發動的大規模打擊非法移民的突擊執法,也應在這一語境下理解。韓國工人被鐵鏈捆縛押送的畫麵,讓人不由想起18至19世紀被驅擄的非洲奴隸。美國國土安全部甚至自詡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單一現場執法”,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還公然發布疑涉侵犯人權的執法視頻,儼然在炫耀所謂“戰果”。

當地時間4日,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突襲韓國工廠,逮捕數百人。 視頻截圖

極右翼白人或許暗自叫好。連先前極力招商的佐治亞州州長和地方議員等政治人物也驟然轉向,附和反移民情緒——因為他們難以無視本土選民的排外浪潮。非理性的狂熱,正如上世紀五十年代席卷美國的麥卡錫主義,再度主宰著美國社會。若真把韓國視作盟友,此番簽證問題完全可以事先通報,通過外交渠道妥善解決;但美方偏偏出動直升機和裝甲車大張旗鼓地“表演式執法”,除了服務政治目的,幾乎難以作出別的解釋。

特朗普政府的“製造業複興”計劃,與其說遵循經濟邏輯,不如說深受政治算計驅動。特朗普正是借挑動鐵鏽地帶白人不滿而登上權力巔峰,自然有強烈動機繼續政治利用這一群體。政治領袖推動製造業再振並非不可,但歸根結底多半隻是“願景”。縱觀世界史,此類嚐試鮮有成功。如果真能逆轉產業遷移,“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又何以走向衰落?

文章寫道,夕陽產業終將隨時間轉移至後發國家。以韓國之力尚難“返青”夕陽產業,何況美國的生產成本較韓國至少高出30%,且曆經二十餘年製造業空心化,產業生態早已破碎。特朗普試圖憑借“帝國威勢”以強力動員盟友,逆轉曆史潮流,純屬不切實際。更糟的是,美國對待竭力相助的盟國工人卻如對待藩屬奴仆——在這樣的氣氛下,再宏大的藍圖也難免落空。美國此舉,實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以此事件為鑒,韓國必須對對美投資項目來一次全麵盤點與再評估。政權更替之際,国产AV蜜桃网站在特朗普的強壓下,倉促順著日本“設定的棋局”推進所謂“關稅協議”,如今更應冷靜回看。美國曾向日本提出離譜要求:在特朗普任期內執行5500億美元投資,且在其下令後45日內撥付資金,並讓美國攫取50%—90%的收益。據稱,類似要求也在向韓國施壓。

盲目效仿日本這一“準儲備貨幣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未必對韓國有利。與其為一時過關而迎合美國的過分要求,不如明確“能做與不能做”的邊界,並據此據理力爭、說服美國。須牢記:即便製造業複興受挫,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與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美國,影響或可有限;但韓國經濟恐將因此承受巨大衝擊,甚至為之搖蕩。

本文係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漯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