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試點“生育友好崗”破解育兒就業難題

“既能按時接孩子放學,又不用影響工作,這個‘生育友好崗’真是幫了大忙!”江蘇省南通順裕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職工王女士,談起新調整的崗位模式時難掩喜悅。今年,南通市總工會聯合多方力量試點開發“生育友好崗”,通過崗位創新、服務優化、技能提升與權益保障四維發力,為有12周歲以下兒童撫養義務的勞動者打造“工作家庭兩不誤”的就業新路徑,在優化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方麵探索出特色經驗。

此次試點的核心亮點,在於打破傳統崗位“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局限,從“崗位適配人”轉向“人為崗位靈活調整”——鼓勵用人單位將工作時間可彈性安排、工作地點可靈活選擇、管理模式可柔性調控的崗位,明確設為“生育友好崗”。試點重點向生產製造、居民服務等傳統行業,以及數字經濟、銀發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延伸,既挖掘現有崗位潛能,優先調配本單位符合條件的育兒勞動者,也向社會開放招聘,讓更多家庭受益。

為確保“生育友好崗”落地見效,南通建立了一套“全鏈條”支持體係。在服務保障方麵,為設立“生育友好崗”的用人單位提供個性化服務,提供“一對一”指導,協助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用工、社會保險等問題。聯合舉辦女性就業專場招聘會,提供超過1300個就業崗位並首次推出“生育友好崗”,落實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產假期間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在硬件配套上,推動用人單位增設母嬰室、哺乳室及女職工康乃馨服務站350家,開展康乃馨誌願服務600多場,提供工會經費補貼40多萬元。推動用人單位開展托育及寒暑假期及課後兒童托管服務,市總工會補貼經費10多萬元,更好地促進就業優先戰略與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深度融合。

針對生育後再就業女性的職業轉型需求,南通市總工會還推動將技能培訓與“生育友好崗”深度綁定。支持用人單位自主組織或委托高校、職業院校開展定製化培訓,幫助女職工快速適應崗位。如東縣實驗小學創新實施“成長不暫停”支持計劃,明確保障孕期女教工在學曆進修申請、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關鍵發展節點上的平等資格與優先權益,充分肯定其特殊時期、雙重角色下的努力與價值,確保發展機會“不斷檔”。產假結束後,量身定製“返崗賦能計劃”,通過針對性業務培訓、“青藍工程”“三航計劃”等培養項目,幫助返崗女教工鞏固優勢、彌補短板,實現平穩過渡與持續成長。

權益保障是“生育友好崗”的核心底線。通知明確要求,用人單位需根據用工類型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或書麵協議,清晰界定彈性工作、遠程辦公、育兒支持、職業發展保障等權益;同時嚴格督促落實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確保產假、男方護理假、哺乳假、育兒假等製度執行到位。市總工會聯合市人社局、市婦聯開展女職工產假期間扣除勞動定額專項監督評估提示行動,推動20家企業落實替工方式彌補人力不足、核減工作量、啟動特殊情況下的工資分配或績效管理辦法等措施。

試點推行以來,“生育友好崗”的成效逐步顯現。用人單位在保障女職工勞動就業權益、提供生育保障、彈性工作安排、靈活休假、幫助職工解除後顧之憂等方麵進行了大膽突破和務實創新,積極營造有利於職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促進有家庭責任的男女職工享有平等工作的機會和待遇。多家企業反饋,靈活的崗位模式不僅降低了育兒職工的離職率,還吸引了更多有家庭責任的勞動者入職。2025年8月,南通市總工會發布了第一批生育友好、家庭友好型用人單位典型案例,並加大宣傳力度,推動用人單位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依法保障職工權益。

南通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總結試點經驗,逐步擴大“生育友好崗”覆蓋範圍,推動更多用人單位參與到生育友好、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建設中,讓生育支持政策從“紙上”落到“實處”,切實幫助勞動者平衡工作與家庭,助力構建更加公平、包容、和諧的勞動關係。(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黃洪濤 通訊員 顧虞丹)

漯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