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作為國家首批生物製品跨境分段生產試點,全球知名製藥企業第一三共中國今日宣布,總投資約11億元人民幣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新生產大樓項目在上海張江正式開工,未來將成為企業戰略布局與國家政策導向深度協同的典型範本。
近年來,我國在生物醫藥領域密集出台多項重磅政策吸引外資。通過深化製度型開放、鼓勵先進生物醫藥生產模式的創新探索、完善創新藥支付體係等政策和措施,為外資企業打造了優質的發展環境。
上海作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通過完善產業生態、簡化審批流程、整合創新資源等係列舉措,為外資醫藥企業的創新技術落地與產能布局提供全周期支持。
此次啟動的新生產大樓項目,創新性地支持跨國企業將生物製藥生產流程拆分、布局於國內外不同基地。據了解,第一三共采用跨境分段生產模式,在浦東聚焦高附加值生產環節,既實現了全球技術與本土需求的有效銜接,也成為中國推進生物醫藥製度型開放的最佳實踐,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深化製度型開放提供了重要參考。
隨著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變化,腫瘤的整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仍存在持續未滿足的醫療需求。ADC技術通過精準靶向遞送機製,能有效彌補傳統治療的局限,本土化生產將讓更多中國患者及時受益於這一創新療法。
第一三共執行董事、全球技術單元負責人柏瀬裕人博士表示,基於全球領先的ADC技術平台,企業已構建覆蓋多癌種的強大研發管線,其中包括多款臨床階段ADC候選新藥。新生產大樓不僅是生產基地,更是加速創新療法落地的關鍵引擎。通過提升產能與保障供應穩定性,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推動ADC突破性療法惠及中國患者。
新生產大樓將充分整合原來的ADC技術平台優勢,推動前沿創新技術與本土臨床需求的深度融合,在供應鏈、創新技術落地和跨境協同方麵提供示範價值。首先,在供應鏈層麵,將切實提升創新藥物在中國的供應可及性和規模化能力,為患者提供更穩定的治療保障。其次,技術創新層麵,全程采用全球統一的前沿平台和質量管理體係,推動本土生物醫藥產業向國際高標準邁進。此外,該項目致力於構建“跨境分段生產規模化”的實踐模型,為全球生物製藥跨境合作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本路徑。
另悉,第一三共擁有120餘年曆史,自上世紀80年代起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從早期引入原研產品,到完善研發、生產、銷售等核心職能,逐步實現在華業務的全鏈條布局,未來將進一步整合貫通“研發-生產-供應-銷售”的能力閉環,實現深度本地化發展。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顧泳</p>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