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十四五”期間“大國重器”多空間維度實現突破
作者:校園007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4評論數:
中新社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劉育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議信息顯示,“十四五”期間,中國“大國重器”多空間維度實現了突破。
“大家剛剛看完九三閱兵,相信大家會感到十分震撼、無比自豪”,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重大技術裝備被譽為國之重器。“十四五”期間,中國實現了一批標誌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培育帶動了關鍵配套企業迅速成長,裝備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不斷優化,基礎創新和先進製造能力持續增強。
在推動強國建設方麵,上天入地、鑽山探海,“大國重器”多空間維度實現了突破。C919大飛機翱翔藍天,累計交付22架,安全運送旅客超過300萬人次;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已經取得了中國民航局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預計年底前將有3架飛機交付使用;長征七號運載天舟九號僅用3個小時就完成了太空的物資“閃送”;“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的深度勝利完成了鑽探,“滄淵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在各重大建設工程中不斷刷新工程掘進紀錄,讓天塹變通途。
此外,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自商業首航以來至今已經運營了140餘個航次,接待中外旅客超過53萬人次;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已經正式入列,最大鑽探深度達到1.1萬米,助力科學家探索深海奧秘。
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麵,智能高效稻麥聯合收割機1分鍾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大幅度提高了夏收秋收的效率。“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核電機組單台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可以滿足上千萬居民的用電需求。複興號CR450動車投入使用以後,運營時速可以達到400公裏。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腔鏡軟組織手術機器人研製成功,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完)
【編輯:張令旗】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