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長話封關:“對酒店業而言,是實打實的重大利好”
作者:大胖小子777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4評論數:
海口9月5日電 題:會長話封關:“對酒店業而言,是實打實的重大利好”
記者 張茜翼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對酒店業而言,是實打實的重大利好。”海南省旅遊飯店業協會執行會長張會發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圖為海南省旅遊飯店業協會執行會長張會發參加民族品牌飯店創建活動。 (海南君華海逸酒店 供圖)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展望封關後海南酒店業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張會發從客源、成本、創新、資產四個維度向記者細述了封關政策釋放的發展潛力。
四個維度釋發展潛力
從客源端看,張會發認為,封關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疊加85國可免簽入境海南政策、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改擴建、國際航線航班加密等,國際遊客有望大幅提升。
2024年海南入境遊客實現翻倍增長,國際遊客平均停留時長較國內遊客多2-3天,國際遊客的消費能力約是國內遊客的5倍,直接推動客源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在張會發看來,封關後這一勢頭將更強勁,而客源結構變化,也會倒逼行業服務的升級。
“成本端的‘零關稅’紅利則能切實為酒店減負。”張會發說,酒店運營所需的進口設備、高端食材、酒水、客房家具、智能係統等均可享受政策優惠,像進口肉類食品、鮮活海鮮、精品紅酒等采購成本將顯著下降;再加上自貿港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優惠,酒店利潤空間擴大,可將更多資金投入服務提升、員工培訓與設施升級。
在創新層麵,人才的自由流動能讓海南酒店業進一步與世界酒店業接軌,帶來管理和產品的創新。張會發也指出,“加工增值30%免關稅”政策將推動酒店供應鏈本地化,酒店可以就地采購由零關稅進口原料在本地加工增值而成的優質產品,例如麵粉、果汁等,從而將供應鏈從漫長、昂貴的國際鏈條,轉變為高效、新鮮的本地鏈條,形成“全球采購—本地加工—就近供應”新模式。
“進口智能設備成本下降,也會加速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張會發表示,海南酒店尤其是擁有優質海景、熱帶雨林資源的物業,將隨自貿港地位提升成為稀缺資源,資產增值空間預期可觀。
四方麵助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
當前,海南酒店業已構建起頗具規模的產業體係,全省各類酒店超1萬家,客房數量達37萬餘間,床位近60萬個;覆蓋奢華、高中端、經濟型等多個檔次,涵蓋度假、商務、親子、旅居、康養等多元類型,全年供應充足且選擇豐富,能滿足不同客群需求。
海南酒店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亞、陵水、萬寧、瓊海等區域,與旅遊業深度綁定、協同發展。特別是,以三亞為代表的區域常年位居全國酒店投資熱門地,持續吸引資本關注,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但是,海南酒店行業也麵臨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足、國際化人才短缺、產業發展不平衡、環境保護壓力大等挑戰。“封關後境外客源增加,對酒店住宿多元化業態也提出了新要求。”張會發說。
張會發強調,海南酒店業要抓住自貿港封關機遇,從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機製、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環境保護等四方麵發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助力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圖為海南酒店業積極參與創建中國民族品牌飯店。 (海南君華海逸酒店 供圖)
積極創建中國民族品牌飯店
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文化與旅遊工作委員會現正推動民族品牌飯店創建。身為該委員會副主任的張會發稱,這不僅是對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能為酒店行業注入獨特文化魅力,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打造民族品牌酒店,能讓中國酒店業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國特色與風範,增強國際話語權。目前,廣州白天鵝賓館、南京金陵飯店、成都西藏飯店、青島海景花園大酒店、杭州黃龍飯店等一批國內具有代表性的酒店都已加入到中國民族品牌飯店行列。
張會發認為,海南酒店業可從深化文化融合,讓“海南特色”成為民族品牌核心標識;下好“全島一盤棋”,打造“海南服務”國際品牌;加強與國際行業協會協作與創新等三方麵突破,積極參與民族品牌飯店創建。
海南擁有黎族織錦、苗族蠟染、儋州調聲等豐富非遺資源,還積澱了海洋文化、僑鄉文化等獨特底蘊,這些都是酒店打造差異化民族品牌的核心素材。張會發說,酒店在經營過程中,可融入非遺的宣介、營銷等活動,讓遊客在入住期間沉浸式感受海南文化的獨特性與生命力,形成“住海南酒店、品海南文化”的品牌認知。
張會發也提出,行業內要共同製定服務標準,避免過度服務、避免惡性競爭;實現產業聯動,讓“海南服務”品牌走向世界,吸引更多國際遊客,推動行業蓬勃發展;結合海南氣候與資源優勢,開發康養客房、海上運動等套餐和特色產品,滿足不同客群需求,增強品牌吸引力。(完)
【編輯:付子豪】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