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沈陽工匠趙明星:在毫厘之間“雕琢”國之重器

——記2025年沈陽工匠、中航工業沈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飛機鉚裝工趙明星(副題)

“每當飛機劃過天際,那巨大的轟鳴聲便是我童年時聽到的最動人的聲音。”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趙明星,是中航工業沈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沈飛民機”)的飛機裝配技能專家。每每談起自己的航空夢,他總會想起新疆昌吉州奇台縣的那片藍天,那巨大的鋼鐵“飛鳥”,以及在小小少年心中種下的自由翱翔的種子。

從看飛機到造飛機

趙明星笑說,正是這份對天空的好奇,讓他在了解到飛機製造是國家高端製造業的“明珠”後,堅定了投身其中的信念。祖輩“學紮實手藝,成一番事業”的教誨,更讓他將“成為優秀飛機工程師”的夢想,與“為國家航空事業添磚加瓦”的責任緊緊相連。

2003年,他考入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麵對機械原理、材料力學等抽象理論,以及複雜模具設備的操作難題,他一頭紮進圖書館,結合案例啃透每一個公式;在實訓車間,他虛心向老師和學長請教,握著工具反複練習,直到汗水浸透工裝,終於練就了“手上有準頭、心中有尺度”的紮實功底。

從小學徒到大師傅

2007年趙明星來到沈飛民機,便一頭紮進了飛機裝配車間。他深知,飛機裝配的精度是以“毫米甚至微米”計量的,絲毫偏差都可能影響飛行安全。“每個裝配的角度、每處對接的縫隙,都需要像雕琢藝術品一樣較真兒。”

為了提升專業技能,他抓住公司提供的每一次學習機會。在技能大賽中與高手過招,利用業餘時間鑽研前沿裝配技術……憑借這股韌勁,他不僅熟練掌握了複雜構件的精準裝配技巧,更成長為團隊裏的“技術大拿”、真正的大師傅。他帶領中機身總裝交付團隊高效攻堅,確保關鍵部件按時保質交付,榮獲公司“優秀團隊”稱號,個人也因精湛技術和突出貢獻,被公司評為勞動模範。

“裝配不是簡單的拚接,而是用技術為安全兜底。”趙明星的堅守,恰似沈飛民機“追求世界一流質量”理念的生動寫照。他負責的裝配環節,多年來保持零差錯記錄,成為飛機整體質量的“堅實屏障”。

讓“小竅門”成為發明專利

在趙明星看來,工匠精神不僅是“守”,更是“創”。航空製造技術日新月異,唯有在實踐中創新,才能讓老手藝跟上新步伐。

在長期的一線工作中,趙明星積累了很多小竅門和小經驗。他將多個小竅門進行整合創新,相繼獲得4項國家專利授權,包括發明專利《一種活塞式緊固件塗漆工具》和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中機身桶段對接電動工裝的實施方案》應用於中機身對接裝配係統,該方案使得中機身桶段對接更加精準,減少了人工操作的誤差,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周期。“創新不是憑空想,而是泡在車間裏‘磨’出來的。”趙明星認真地說。

讓“獨家竅門”成為年輕人的經驗

一個人的手藝再精,也撐不起一個產業;一群人的精進,才能托舉中國航空產業“飛”得更高。

作為工會的一員,趙明星還通過工會平台和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了廠內的“高技能人才培訓班”,提升團隊整體技能水平。他將自己的“獨家竅門”和創新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我始終相信,隻要年輕一代能夠傳承和發揚奮鬥精神,我國的航空製造業一定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趙明星說。

談及未來趙明星坦言,看到自己參與製造的飛機衝上雲霄,那種成就感是任何榮譽都比不了的。這位從天山腳下走出的航空工匠,正用堅守與創新,在飛機裝配的方寸之間,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鬥答卷——以匠心守初心,用技能強國夢。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封葑 實習生 袁怡/文 記者 王雁/攝

嘉興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