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子專業戶”:在日本求不來一個主角,在中國卻混的風生水起

國籍是否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立場? 一個日本演員吃中國飯23年,娶中國妻子,女兒入中國籍,就是這樣一個在中國備受好評的親華人設,卻多次出現辱華言論,到底是無心之過還是有意為之? 日本跑龍套,中國當主角 矢野浩二19歲從大阪鄉下出來,一家子六口擠在十幾平米的小屋裏,高中畢業後他送過牛奶、當過郵遞員,後來在酒館當調酒師,客人一句“你這模樣該去當演員”,就讓他揣著幾百日元直奔東京。 結果呢?
在東京漂了8年,他幹得最長的活是給演員當助理,端茶倒水拎包,偶爾能在片場撈個沒台詞的龍套,鏡頭掃過連臉都看不清。 有次試鏡一個小角色,導演瞅了他一眼就擺手:“你這氣質太悶,不像能撐場麵的。”他攥著劇本在片場蹲到半夜,琢磨著是不是這輩子就隻能這樣了。
2000年,朋友給他捎來個消息,中國有個劇組在找日本演員演留學生,問他願不願意試試。他揣著全部家當,折合人民幣不到6萬塊,稀裏糊塗就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 那部《永恒戀人》拍了三個月,他第一次嚐到當主角的滋味。片場沒人管他是日本人,場務大哥會把熱乎的盒飯塞給他,女主角教他說繞口令,連群演都能跟他插科打諢。“在中國,好像沒人把我當外人。”殺青那天,他站在北京的街頭,看著車水馬龍突然想:要不就留在這兒?
2001年矢野浩二搬到北京,先去語言大學學中文,剛開始鬧了不少笑話,朋友帶妻子來吃飯,介紹說“這是我愛人”,他嚇得差點把筷子掉地上,在日語裏“愛人”是情人的意思,他琢磨著中國人也太大方了,後來弄明白是“妻子”的意思,臉紅到脖子根,逢人就說“中文太神奇了”。
真正讓矢野浩二站穩腳跟的,是抗日劇。 有次導演找他,說有個日本軍官的角色,“中國人演總差點意思,你來試試?”他沒猶豫就接了。《走向共和》裏的明治天皇,《小兵張嘎》裏的齋藤,《鐵道遊擊隊》裏的岡村...那些穿著軍裝、說著生硬中文的反派角色,讓觀眾恨得牙癢癢,卻也記住了“矢野浩二”這個名字。
有人說他演這些角色是“自黑”,他聽了嘿嘿笑:“角色不分國籍,能讓觀眾記住就是本事。”拍《小兵張嘎》時,他跟一群孩子混熟了,沒戲的時候就追著他們學中文。“孩子們說話直來直去,好懂。”他現在那口帶點京味兒的普通話,多半是那會兒練出來的。
2008年他加入《天天向上》,算是徹底火了,汪涵總說他是“天天兄弟”裏的“開心果”,他那蹩腳的中文配上誇張的表情,總能把觀眾逗得直樂。“開心,開心,開心極了!”這句話成了他的口頭禪,連菜市場的大爺都學著跟他打招呼。 可火了沒多久,麻煩就來了。
辱華言論 2009年節目錄到一半,他隨口說句“順我者死,逆我者亡”,現場頓時鴉雀無聲。 軍旅歌唱家劉斌當場就翻了臉,指著他說“你這話什麽意思”,矢野浩二站在台上,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後來在博客上寫了好長一篇道歉信,說自己是口誤,“我熱愛和平,比誰都珍惜在中國的日子”。 可觀眾不買賬。
有人翻出矢野浩二的日本國籍,說他“骨子裏還是向著日本”,最後他隻能離開《天天向上》,那段時間他躲在北京的出租屋裏,看著窗外發呆,“是不是我真的做錯了?” 更糟的還在後麵,2017年一檔中日韓辯論節目裏,聊到養狗的話題,他本意是說有些養犬習慣需要改進,可一句“中國人不配養狗”像火星掉進了油鍋,網上瞬間炸開了鍋。“吃中國飯砸中國碗”的罵聲鋪天蓋地,有人甚至扒出他家人的信息。
矢野浩二急得連夜發視頻解釋,說自己的話被剪輯了,“我老婆是中國人,我女兒也是中國籍,我怎麽可能說這種話?” 有網友站出來幫他說話,說養狗是個人素質問題,跟國籍沒關係,可罵聲還是蓋過了辯解。
那段時間,矢野浩二在日本的日子也不好過,日本網友罵他“賣國賊”,說他淨演日本人的醜角討好中國。有次他從日本回來,臉腫了一大塊,朋友問他是不是被人打了,他笑著擺手:“拍戲化妝弄的,沒事。”
結語 可矢野浩二即使遭遇如此多的輿論,他依舊保持著對中國的友好,他娶了重慶姑娘為妻,讓女兒入中國籍。 如果不是父母反對,矢野浩二早就入了中國籍。
這兩年矢野浩二開始兩邊跑,他會說著流利的日語在日本拍戲,也會說著蹩腳的中文在中國拍戲,兩邊跑成為了他的常態。 現在他還是常被問:“你到底算日本人,還是中國人?” 他總是笑:“我是心月的爸爸,是重慶女婿,是演過齋藤和岡村的演員。至於別的,不重要。” 對此,你是怎麽看待的呢?你會因為曆史原因而排斥日本演員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