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4 來源:莫測高深網作者:吧友_enm9ksC
近日,羅永浩和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的預製菜之爭,引發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賈國龍曾公開為預製菜站台,稱“好菜全是預製出來的,預製菜是未來大趨勢”。
提起薩莉亞,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預製菜”。曾有人開玩笑說“整個後廚看不到一把菜刀,也看不到廚師”。
那麽這樣一個“預製菜之王”,不僅沒被罵,還有許多忠實的“薩門”。無他,唯便宜爾。
這家主打意大利風味的西餐廳,1967年在日本創立,2007年,薩莉亞來到廣州。如今已經在中國開出超400家門店,並催生出大量愛好者加入“薩門”,深受追捧。
薩莉亞以人均30元的價格提供意麵、披薩、沙拉等西餐,菜品70%定價在20元以下,甚至被戲稱為“西餐界蜜雪冰城”。這種“低價不低質”的策略,精準切中了社畜和學生黨的需求——花小錢也能享受“體麵一餐”
用這麽低的價格吃一頓豐盛的西餐預製菜,對很多消費者而言,也不是那麽讓人難以接受,不少人甚至覺得挺值的。反觀一些使用半成品、料理包的連鎖中餐品牌,50塊錢吃不飽、不好吃的事情十分常見。
“人均30,還要啥自行車啊。”“比他好吃的一定比他貴,比他便宜的一定沒他好吃。”消費者們的評價道出了他們願意成為“薩門信徒”的真相。
那按照國家標準,到底什麽才是預製菜?
去年3月18日,六部分發布《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明確預製菜定義和範圍,強化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明確了推動預製菜食品安全標準和質量標準體係建設的方向。
通知明確,預製菜也稱預製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製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醃製、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製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製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不包括主食類食品,如速凍麵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饅頭、糕點、肉夾饃、麵包、漢堡、三明治、披薩等。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張春暉表示。這一規定將預製菜與淨菜、中央廚房等產業進行了邊界劃分。
也就是說,預製菜需經工業化預加工且需加熱/熟製後食用,中央廚房配送的淨菜、半成品不納入預製菜範疇,但需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反麵案例讓消費者“談預製菜色變”。消費者對預製菜的擔憂,主要集中在生產者、經營者信譽是否有保障,產品是否添加防腐劑、添加劑等。
通知明確,預製菜“不添加防腐劑”“嚴把原料質量關,依法查驗食用農產品原料的承諾達標合格證等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嚴格食品添加劑使用”。
四川省預製菜川菜研究院(中心)院長王衛表示,這及時回應了群眾對添加防腐劑問題的關切,滿足了消費者對安全營養健康食品的期待,對預製菜生產企業提出了更嚴格的質量管理要求。
另外,通知還提到,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製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可現實是,主動標注的商家寥寥無幾。
有媒體認為,西貝“中央工廠+門店現製”的混合模式,恰好處於政策灰色地帶。其宣稱的“現場製作”是否包含中央廚房預處理的半成品?消費者能否通過標識明確區分“現做”與“複熱”?
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