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c9/75498/0e165.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工人日报e网评丨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不能止于个案矫正

迥然不同網迥然不同網

工人日报e网评丨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不能止于个案矫正

龚先生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就去网上搜,结果越搜越生气……”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中,这位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查阅后,她得知,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

视频来源:观察者网

读屏时代,通过玩梗、谐音、缩写等方式形成的网络热词层出不穷,这些“网言网语”因其表达的创新性、趣味性,以及词语背后的情绪共鸣和社会价值而受到一些网友欢迎。与此同时,一些“黑化”“魔改”的烂梗、毒梗却开始“胡言乱语”,不仅语义模糊、内容空洞,甚至“夹枪带棒”,滑向了低俗、暴力、粗鄙的误区。新闻中这位教师的愤慨,正是对于网络烂梗“入侵”校园、被学生不分场合滥用的深度忧虑。

这届青少年是土生土长的“网生代”,他们的语言几乎自带网感。2024�月发布的《񌾾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3%。一方面,青少年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渴望张扬个性,“玩梗”让他们找到了标新立异的方式,家长、老师听不懂的网语网言,满足了他们彼此之间“加密通话”的社交需求。另一方面,青少年心智还不成熟,无法分清网络热梗和烂梗的区别,往往出于好奇、好玩和跟风而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对于烂梗的准确含义、使用语境往往缺乏准确判断和清晰认知。

图源:新华社

孩子们抛网络烂梗,不“好好说话”,并非一件小事。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语言方式也会反向影响思维方式。在烂梗影响下,青少年会倾向选择简单化、娱乐化的词语表达感受,进而可能放弃深度思考的过程,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习惯了用“绝绝子”“泰酷辣”作为形容词,可能无心体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之美。

此外,当烂梗、黑话从屏幕飘进教室,从弹幕走进作业本,也会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是非观。明明已经对他人造成伤害,却以为自己只是在玩梗,这种语言的“越界”可能会消磨孩子们的道德感、同理心,甚至诱发语言暴力、校园欺凌。

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不能仅仅止于个案矫正。为孩子们营造什么样的语言环境,这道考题需要老师、家长、平台和社会共同作答。

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之美,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审美品位,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和互动讨论,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他们的“鉴梗”能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语言环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习惯,家长自己先要放下手机,更要摒弃“手机带娃”的惰性思维,及时纠正孩子不恰当的玩梗、接梗行为。此外,平台也需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特别是加强对于直播、弹幕、短视频等烂梗重灾区的监管,借助算法和大数据优化内容推荐,精准推送积极健康、正能量的优质内容,而不是“投其所好”用烂梗围猎青少年。

图源:新华社

今𻂉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要求规范网络空间、数字空间的语言生态。此前,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也开展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部分网站平台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这些都是明确的行动指南。

“大风可以吹起一只气球,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此前,江苏南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针对网络“烂梗”频现校园现象,开了一堂主题班会。她把跟风说“烂梗”的孩子比喻成空心、没有思考能力的气球,引导学生要做有思考、有判断的蝴蝶。

期待网络平台出现更多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有意思、有意义的爆款取代没内涵、低质量的热梗,清除有毒、粗鄙的烂梗。愿更多孩子成为有定力的“蝴蝶”,扇动思想的翅膀,驭风飞翔。

讚(7878)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迥然不同網»工人日报e网评丨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不能止于个案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