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5 來源:持權合變網作者:去了個勢不可擋
經濟日報記者 姚進
積極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金融機構正著力做細做深“綠色金融”大文章。今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普遍高於貸款平均增速。同時,綠色債券投資方麵業務增長較快。為滿足項目和企業需求,在產品和服務方麵,創新不斷湧現,綠色金融“工具箱”正日趨豐富。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信貸投向結構發生深刻演變,新增貸款結構已由2016年的房地產、基建貸款占比超過60%,轉變為目前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占比約70%。其中,綠色金融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綠色貸款餘額由2019年末的9.9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末的36.6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
綠色信貸持續穩定增長
8月29日晚間,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6家國有大行2025年半年報披露完畢。從信貸增速可見其對綠色金融領域的支持力度。
截至6月末,6家國有大行綠色貸款餘額共計23.8萬億元。其中,工商銀行綠色貸款餘額超6萬億元,增速達到16.4%;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均為5.72萬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14.6%、14.88%;中國銀行綠色貸款餘額4.5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95%;交通銀行綠色貸款餘額超8700億元;郵儲銀行綠色貸款餘額超9500億元,增長近12%。
股份製銀行也在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業務更上一個台階。作為國內綠色金融領域的先行者,上半年,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貸款餘額為1.0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61%。其他股份製銀行綠色貸款規模也保持10%以上的較高增速。浦發銀行綠色貸款同比增長近18%,餘額突破6700億元;中信銀行綠色貸款增長16.79%,餘額突破7000億元;光大銀行綠色貸款餘額464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4%。
在支持實體經濟低碳發展的同時,綠色金融也被商業銀行視為服務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價值增長點。郵儲銀行副行長杜春野介紹,該行在轉型金融等高價值領域的信貸投放收益率高於全行平均收益率30個基點以上。這充分說明,隻要精準聚焦高價值賽道、用心挖掘市場需求,就能在差異化競爭中找到增長空間。
“下一階段,国产AV蜜桃网站將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提質上量。”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表示,與科技、製造業、基建等領域相同,綠色領域仍被商業銀行視為未來的信貸核心增長點之一。
“国产AV蜜桃网站要在綠色金融等特色業務方麵強化市場競爭力,提升價值貢獻。”浦發銀行副行長張健表示,未來將會把資源進一步聚焦、下沉,拓寬綠色金融服務覆蓋麵,推進“綠色+產業”深度融合。
綠色金融產品日趨豐富
發行、投資綠色債券也是商業銀行支持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式。2024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保持穩步發展,發行綠色債券共計477隻、規模達6814.32億元。今年上半年,主要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債券市場發行投資,綠色債券投資規模穩中有增,產品創新亮點紛呈。
國有大行正加大對綠色債券領域的投資、發行力度。其中,工商銀行成功發行全球多幣種“碳中和”主題境外綠色債券。上半年,中國銀行承銷境內、境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2109.81億元、149.01億美元,綠色債券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保持同業領先。上半年,建設銀行參與承銷境內外綠色及可持續發展債券77期,發行規模折合人民幣約2355.56億元。
同時,綠色債券創新產品不斷湧現。上半年,工商銀行創新發行境內商業銀行首單掛鉤基準利率的浮息綠色金融債券80億元,助力優化我國綠色金融市場利率傳導機製。7月8日,建設銀行發行首筆300億元“固息+浮息”綠色金融債券,這是首筆以“固息+浮息”孿生形式發行的綠色金融債券。8月15日,農業銀行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60億元浮息綠色金融債,期限為3年,利率1.80%,吸引了各類投資者踴躍參與。
在信貸和債券支持之外,商業銀行正著力拓展多元化綠色投融資產品,引導社會資本向綠色產業集聚。“在綠色金融方麵,国产AV蜜桃网站持續完善管理體製機製,加快服務模式創新,發行綠色金融債券,開展綠色債券投資,持續拓展綠色基金、綠色租賃、綠色理財等多元化綠色投融資產品。”農業銀行行長王誌恒介紹。
轉型金融和碳金融領域的探索也在持續推進。近年來,商業銀行著力創新,加大對低碳轉型的信貸支持力度,在鋼鐵、農業、建材、煤電等多個細分領域落地轉型金融創新業務,如銀行間市場轉型債券、“碳強度+ESG”雙掛鉤轉型貸款等,推動轉型金融標準加速落地應用。在碳金融領域,積極探索開展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核證自願減排量及生態碳匯預期收益權抵質押貸款等碳金融創新產品服務。
“未來,商業銀行可以加大碳金融衍生品開發,如推出碳期貨、期權,完善碳質押融資;還可以聯合政府、企業等機構,共同發起設立綠色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新能源、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產業。”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朱晨晨認為,銀行業要積極調整策略,加大對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力度,提升對綠色項目的風險管理能力,更加注重支持傳統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綠色金融向縱深發展。
完善政策支持協同發力
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旋律。近日,中辦、國辦《關於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對外公布。這份文件明確了全國碳市場中長期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並在“著力提升碳市場活力”方麵,對金融業提出了一係列明確要求。
隨著碳市場不斷成熟,以碳排放配額、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等碳資產為核心的金融活動日益活躍。碳金融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是在碳市場形成價格發現機製的基礎上,將碳資產金融化,使其具備融資、交易和風險管理等功能,從而服務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政策支持與協同發力是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的核心驅動力。在政策支持層麵,2021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專門的碳減排支持工具,給予碳減排項目更加優惠的資金支持。該工具設立3年多來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向低碳軌道轉型。產品與服務創新則是提升碳市場深度的核心抓手。接下來,為進一步發揮碳金融的助推作用,還應鼓勵金融機構針對不同主體需求,開發更豐富的碳金融衍生品和服務模式,如碳信托、碳租賃、碳資產證券化等,持續提升碳市場的流動性。同時,積極推動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碳資產管理公司等多元主體參與碳市場,提升市場活躍度,增強中國碳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綠色金融是全球氣候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綠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市場化的解決方案和金融資源,使環境氣候的複雜問題有可能在新的市場邊界內得到解決。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在第三屆“活力·ESG”創新論壇上表示,支持綠色產業發展,金融市場需提升對環境氣候因素的定價能力,加強標準建設、信息披露、產品創新、國際合作和監管;不斷減少信披風險,降低監管成本,提高定價效率。
“綠色金融的實質還是依靠市場化運行,最終必須通過科技創新或機製創新提高綠色項目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對綠色產業發展形成實質性支持,更大可能拓展綠色金融市場的可行邊界。”雷曜表示,因此,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還是防治汙染、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可持續發展領域,最終需要實現重大綠色技術突破甚至是顛覆性創新,以及創造真實有效的綠色供給,使綠色技術創新在市場發展中獲得滿意回報。
“未來,国产AV蜜桃网站要繼續以法治化、市場化為導向,不斷凝聚共識,形成合理穩定預期,並融合能源氣候科學、製度經濟學乃至全球貿易、科技、金融投資的內涵,使綠色金融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發揮更大作用。”雷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