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墓地”,變天了

近日,殯葬業龍頭福壽園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這家長期以高利潤著稱的公司,一度被外界稱作“殯葬茅台”,卻交出了自2013年港股上市以來的首份虧損報告。
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福壽園實現營收約6.11億元,同比下降44.5%,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額達2.61億元,這一反轉令外界意外。
福壽園成立於1994年,是國內最早進入殯葬服務的民營企業之一。公司業務涵蓋墓地銷售、殯儀服務等,從上海起步,已擴展至全國40多個城市,主要麵向中高端客戶群體。
憑借特殊行業的壁壘,疊加老齡化趨勢加劇,殯葬行業長期被認為是一門賺錢的生意,福壽園更是其中的“優等生”。2010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從3.5億元一路攀升到了26.28億元,利潤翻數倍,最高時利潤達到近8億元。
但另一麵,“天價墓地”、居民購買商品房存放骨灰盒等現象在近年來屢屢引發爭議。近年來,多地出台墓地限價、限製經營性墓地占地麵積等政策,整個殯葬行業開始調整,主攻高端市場的福壽園首當其衝。
圖/圖蟲創意
墓穴單價接近腰斬
福壽園上一次登上熱搜,是在2023年。當時,旗下上海鬆鶴園開售新墓區,一塊0.6平方米的三穴墓售價高達45.78萬元,折合每平方米76萬元,遠超上海豪宅價格,“天價墓地”一度引發輿論熱議。
在福壽園的收入結構中,約八成來自墓園服務,其餘來自殯儀服務等業務。過去幾年,福壽園的高端墓穴價格一路攀升,2018年至2023年,平均售價從10.25萬元漲到了11.95萬元,2024年進一步升至12.12萬元。
但在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墓地業務成了虧損的主要原因。
截至2025年6月30日,福壽園墓園服務收入約4.77億元,同比下滑47.35%,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降至78%左右。經營性墓穴作為主要產品,上半年銷售了6253個,僅比去年同期減少451個,但總收入卻縮水了約4億元,降幅達到51%,平均售價從12萬元驟降至6.3萬元,幾乎腰斬。
福壽園在公告中解釋稱,公司為適應不同地區的經濟環境、消費行為和競爭格局,不得不下調產品均價,通過調整高、中附加值產品供給結構,增加中價位產品類別,疊加墓穴銷售服務增值稅等多因素,拉低了整體銷售均價。
作為大本營,上海市場的表現尤其明顯:上半年墓園及殯儀服務收入僅2.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4.2%。此外,河南、黑龍江等地跌幅也超過50%。
這背後,與地方政策有一定關係。因土地資源稀缺、經濟發展水平高等,上海的墓地價格普遍高於許多城市。上海民政部門近年來積極推行墓穴小型化,倡導海葬、草坪葬、花壇葬、壁葬、室內葬等節地生態葬式,要求公墓豐富葬式品種、降低價格水平。今年2月,上海還發布《殯葬服務項目清單》,明確提出對價格進行規範和引導。
事實上,直到2023年,福壽園的墓地售價仍在持續上升。由於早期土地多為劃撥,成本極低,上海福壽園原始土地收購價僅190元/平方米,直到2016年,福壽園公開的墓地毛利率超過80%。2024年,福壽園遭遇上市以來的首次利潤“腰折”,歸母淨利潤降至3.73億元,同比下滑52.8%,為今年的虧損埋下伏筆。
除了高價墓地銷售受阻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還確認了約2.18億元的資產減值,涉及4個公墓項目的商譽和其他長期資產,也是造成業績虧損的原因之一。福壽園高層在業績會上解釋,受宏觀經濟和增值稅等影響,這些項目的運營效率和現金流預期在短期內未達原有評估水平,因此基於會計準則和謹慎性原則,計提了相應的減值準備。
先把骨灰寄存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福壽園並非孤例。
2025年上半年,多家殯葬企業營收下滑甚至虧損。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南京的萬桐園,同樣麵向中高端客戶群體,2015年在港股上市。其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收益僅1106萬元,同比下降54%,由盈利轉為虧損。此外,安賢園、中國生命集團等公司也在半年報中提示殯葬收入承壓。
周之遠在西南地區一家福壽園做了10年墓園銷售,過去兩年,他明顯感覺到客戶變了。高消費仍在,但伴隨經濟轉型,不少中產群體對買墓地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以前的客戶都覺得,買墓地是必須的,並願意承擔高價,但如今不少人傾向於觀望。
重慶靈安陵園營銷總監關萬芬也有同感。他從2018年進入殯葬行業,近期注意到,在重慶,骨灰寄存量近年來在明顯上升。過去客戶都會選擇“熱葬”,客戶會在逝者去世三天內辦完喪事,其間一定會定下墓位,銷售抓住這個心理,交易非常容易。但近兩年他接觸的不少客戶,會選擇先把骨灰寄存起來,一年寄存費用隻需要不到300元,逝者安葬的周期被無限延長,銷售員的快速成交路徑失效。
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行業分水嶺。關萬芬回憶,2020年之前,當地骨灰堂有8000個存放格位,卻一直沒滿;2020年以後,新建了15000個格位,卻依然供不應求。
此外,受訪的銷售普遍提到,近幾年客戶購買力下降。周之遠在推薦高端墓位時,聽到最多的回應是“錢不好掙,能辦喪事就行了,不用追求太高檔的墓地”。
關萬芬補充,在重慶,超過30萬元的墓位就算高端。2021年,他所在公司此類墓位銷售額還能占整體營收十分之一,如今降到了大約五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中低端市場受影響較小。受訪墓地銷售提到,低價客戶的訴求很簡單,隻要便宜夠用,比如壁墓隻需3000元左右,一些生態葬價格更低,還能拿到政府補貼。
中高端墓位的需求並未消失,但政策調控給行業帶來不確定性。近年來,殯葬行業監管不斷收緊,各地紛紛開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行動,同時推廣多種節地生態葬形式。
關萬芬發現,高端客戶對墓位未來的擔憂明顯增加。人們通常會把買墓穴和買房子作比較,但兩者背後的購買邏輯並不相同。買房可以多地置業,但墓園涉及地段、環境、風水等因素,一旦選定,客戶往往不願再改變位置,這在高端客戶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周之遠為化名)
記者:楊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