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任總理勒科爾尼在法國媒體13日登載的專訪中表示,他將放棄上屆政府所提減少2個公共假日以改善財政狀況的計劃,繼續保留這些公共假日,使勞動者免受影響。
法國新任總理勒科爾尼。視覺中國 資料圖
據新華社9月13日報道,勒科爾尼在法國《西南報》專訪中說,“我希望減輕勞動者負擔,因此決定不取消兩個公共假日”,並將使財政開支更加公正。同時,保留原有公共假日,意味著需要從別的渠道拓寬財政收入來源。這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進行廣泛對話。
今年7月,時任法國總理貝魯推出主打財政緊縮的2026年預算草案,包含把兩個公共假日改為工作日、醫保支出增幅減半、凍結養老金和社會福利年度漲幅等措施,引發巨大爭議。9月8日,貝魯在國民議會就政府財政政策舉行的信任投票中失利。9日,貝魯向法國總統馬克龍提交辭呈,馬克龍當晚任命時任國防部長勒科爾尼為新總理。
有分析說,貝魯訴諸議會信任投票的直接動機,是法國近年來財政狀況惡化,迫使他提出了4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679億元)的緊縮計劃以削減赤字,其中包括實施財政“空白年”、養老金和社會福利凍結、取消2個公共假日等。但這份緊縮計劃讓他飽受政敵攻擊,也無法獲得民眾買賬。民調機構Odoxa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4%的法國人反對這份緊縮計劃。
最終,貝魯在一場“政治豪賭”中黯然下台。接替他的勒科爾尼的開局也難言樂觀。勒科爾尼的首要任務是團結議會中的各個黨派以通過2026年預算案,貝魯政府正是因預算案而垮台。9月10日,勒科爾尼上任第一天,“封鎖法國”運動成員在法國各地舉行示威,以表達對政治階層和計劃中的預算削減的憤怒。抗議者擾亂交通、焚燒垃圾桶,與警方發生衝突,全國範圍內已有近200人被捕。18日,法國總工會將舉行新一輪示威。
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法國公共債務已達33450億歐元,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14%。國際評級機構惠譽12日將法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惠譽預計,法國債務規模將持續上升,到2027年可能攀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21%,債務持續攀升將削弱法國抵禦經濟衝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