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在李健身上,總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氣質,儒雅隨和, 無論是唱歌還是思考,都有一種雲淡風輕的自洽 ,自己自在了,周圍的人也覺得舒服。 考古李健,就會發現,他 準求的一直不是熱度,而是對自我的表達; 李健在保送清華後,考入廣電總局,卻直接辭職做音樂,組合水木年華爆紅後,因為創作理念不同,果斷選擇退出;
破碎與重建之間,隔著一個選擇的距離,可以 選擇一直抱怨,也選擇從頭開始,可以選擇安於現狀,也選擇冒險一搏; 李健無疑是選擇後者,不被環境定義,選擇重新定義自己,獨自創作音樂,在長達7年的時間裏,他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2010年王菲在春晚翻唱李健的《傳奇》,他才重回大眾視野;
參加《我是歌手》二次翻紅後,卻依舊低調,對名次沒有一點野心,隻想留下更多作品;
內心豐盈者,獨處也如眾,李健一直說,唯有作品能沉澱, 別人追逐浪花時,他選擇成為江底最沉的石頭; 看人來人往,堅持表達真我,這種對深度的偏執,是李健特有的魅力,也是他圈粉的一個原因。
熒幕前的李健,大部分讀者都比較熟悉,而現實生活中的他,又是什麽樣子的呢; 歌手“李健”的房子火了,僅一書房就圈粉無數,網友:一看就不是擺拍,太帥了!
李健出道多年卻一直沒有買房,如果有工作需要,他也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生活地點,不會被環境束縛; 他對房子的要求也很簡單, 環境並不需要有多奢華,足夠安靜、幹淨,能讓他進行創作即可。
看看李健現在住的這個房子,四周全都是大白牆,沒有做任何裝飾,也沒有掛任何物品,簡簡單單; 地麵直接通鋪原木地板,根據家具劃分出各個功能區,進門放置玄關櫃,用來收納鞋子,往前走,靠牆放置一張桌子,這就是他平常吃飯的地方。
最出圈的一個地方,或許就是書房,李健說,這就是他創作的源泉, 每一次搬家,這些書籍、唱片等全部都會跟著他一起移動;
和其他空間比,書房相對獨立,而且麵積很大,三麵牆都擺上了書架, 裏麵放滿了各種書籍、唱片,牆角還堆放幾個紙皮箱,裏麵也收納著李健購買的書籍、唱片; 靠近窗戶有一張桌子,上麵零散擺放音樂器材、本子、筆筒,還有一個房間專門用來擺放吉他, 一有靈感,李健就會手動將這些音符、歌詞記錄下來,堅持最原始的創作方式。
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而且明顯都有翻閱過的痕跡,平時沉默寡言的李健,一談起書籍、音樂就滔滔不絕; 李健說, “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
翻閱李健之前的訪談內容,還有書房書架的書籍,最顯眼的就是 《活著》《紅字》《渴望之書》,《像一塊滾石》《我是你男人——萊昂納德·科恩傳記》;
這些書籍,他都是看了又看,常看常新,他一直提倡反複閱讀經典作品,他說,深入閱讀一本書,遠比淺嚐輒止地讀很多書更重要。 多閱讀,多思考, 這也是他在名利場多年,卻可以一直清醒,甚至點破當代年輕人困勁的一個原因。
李健是幸運的,有自己熱愛的事業,也有雙向選擇的愛人, 有些人,一旦遇見,便一眼萬年,有些心動,一旦開始,便覆水難收; 美好的愛情是什麽樣子的呢,大概就是李健和孟小蓓的模樣吧, 認識38年結婚24年,無房無孩,卻可以一直相互陪伴,不離不棄。
風兒吹過來,小花草紛紛跳起舞,我在小園澆水,昨晚回來的出差,先生隔著紗窗說: “與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時光,否則隻是無意義的留白。 ”這是李健夫人“孟小蓓”記錄的日常。 李健也多次公開說: 在年輕的時候,男人肯定愛一個女人的容顏 ,但歲月過後,真正打動一個男人的,卻 是這個女人與他一起生活時,發生的細小改變,跟他一起經曆過的那些舊日時光。
難怪李健說, 他一生都在度蜜月 ; 如果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到,再李健的演唱會,底下一直有妻子的身影,在舞台上,他也一 直大大方方、熱烈地表達對妻子的愛,完美詮釋了“一生隻愛一人是多浪漫”。
李健喜歡的東西很普通,第一是音樂,第二是書籍,以書為友,一生受益; 他覺得,將時間和金錢都花費在看書,作曲,陪家人這些事上,才是真正的「富有」。
結語:日子想過得舒心,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一切都簡單; 似李健一樣,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在自己喜歡的日子裏, 有所愛,存熱忱,有專注,有趣有味,在平凡的世界中,找到不平凡的自己。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