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9日電 題:堅守在防汛一線的“紅色騎兵隊”——記內蒙古武川縣得勝溝鄉東坡村黨支部
新華社記者王春燕、魏婧宇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得勝溝鄉東坡村種植的土豆正在收獲中。對於這個在汛期經曆了多輪暴雨和突發洪水的小村子來說,從防汛到秋收的迅速轉換,多虧東坡村黨支部及其創建的特色服務品牌——“紅色騎兵隊”。
回憶起“紅色騎兵隊”隊員們在防汛時的堅守,東坡村黨支部書記徐瑞依舊記憶猶新。
“整個汛期,已經記不清‘紅色騎兵隊’的隊員們堅守了多久,隻記得最近一次開展較大規模的集中防汛工作是8月26日,因為那天又下暴雨了。”徐瑞回憶說。
當天一早,根據氣象部門預警,“紅色騎兵隊”的隊員們有條不紊地組織群眾轉移、巡查河道堤壩,幾處容易發生危險的過水路麵也都安排好執勤人員。
進入汛期以來,強降雨天氣多次侵擾東坡村。由於地處陰山北麓,東坡村的村落和耕地均位於山間峽穀,降雨後極易引發山洪等地質災害。
7月22日,東坡村單日降水量達到99毫米,超過有記錄以來的最高降雨量,山體蓄水量達到峰值。
7月25日,暴雨再次來襲。山洪衝垮了東坡村的主河道防洪壩,洪水倒灌進村。
7月25日,東坡村部分道路被洪水侵襲。(受訪者供圖)
發現情況不妙,徐瑞和“紅色騎兵隊”的隊員們按照應急預案分頭逐戶通知村民轉移。衝出東坡村黨群服務中心沒兩步,徐瑞發現洪水上漲的速度太快,便立刻轉頭開上自己的越野車,衝向村裏地勢最低的三戶人家。
“快點往外走!水倒灌進來了,快點快點!”徐瑞趕到70歲的王三仁老人家時,老兩口已經被突如其來的洪水嚇呆了,根本想不起來跑。
負責轉移南邊村民的“紅色騎兵隊”隊員戴宇說:“村裏多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看見洪水漫出河道,隊員們挨家挨戶拍打門窗,攙扶著腿腳不便的村民往高處轉移,當時的想法就是不讓一個人掉隊。”
“紅色騎兵隊”是東坡村黨支部2021年創建的特色服務品牌,村黨支部書記任隊長,成員包括村“兩委”成員、在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網格員、誌願者等。為方便老年人就近上門尋求幫助,東坡村所轄的6個自然村還設立了“紅色騎兵站”。
7月25日,東坡村下轄的李齊溝自然村受災較為嚴重,很多村民家中的院子裏都是洪水帶來的厚淤泥,但全體村民得以順利安全轉移,李齊溝村的“紅色騎兵站”發揮了很大作用。
48歲的鄭潤龍是李齊溝村的“紅色騎兵站”負責人,他家也是全村地勢最高的地方。回憶起當時那場大雨,鄭潤龍仍心有餘悸:“雨下得又大又密,200多米遠的山都看不清楚了。河水迅速上漲,夾帶著上遊刮斷的樹木,轟轟地衝下來。”
發現情勢緊急,鄭潤龍斷定村裏地勢低窪的幾戶人家肯定尚未脫困,便趕緊招呼其他“紅色騎兵隊”隊員一起轉移群眾,有些老人是隊員們攙扶著翻牆出來的。
7月27日,洪水過後,“紅色騎兵隊”隊員使用大型機械重新開辟道路。(受訪者供圖)
“国产AV蜜桃网站村七八十歲的老人較多,‘紅色騎兵站’發揮了離群眾近、行動快的優勢,及時將受困村民轉移出來。”鄭潤龍說,為安全起見,幾戶家住土坯房的群眾當晚就睡在“紅色騎兵隊”隊員家中。
雨停了,群眾安全了。村黨支部又帶領“紅色騎兵隊”排查隱患、加固受損房屋、減少農業損失,村民們也自發參與重建工作。東坡村全村共投入機械17台、人力50餘人,加固堤壩2公裏、河道3公裏,疏通道路13公裏、清淤7000餘立方米……曆時十多天,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汛期接近尾聲,“紅色騎兵隊”又為秋收忙碌著:組織大型機械重建被洪水損毀的機耕路,幫助有困難的群眾收土豆、收葵花。
徐瑞說,無論是防汛還是秋收,東坡村黨支部和“紅色騎兵隊”始終衝鋒在前,把溫暖關懷送到群眾心坎上、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