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愛德華·莫澤: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正形成“共生革命”
作者:\ue32e阿龍\ue32e闖天嚇\ue32e_kYpH 來源:德陽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5評論數:
中新社成都9月5日電 (王利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正形成‘共生革命’。”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愛德華·莫澤(Edvard Moser)5日在四川成都表示,人類大腦以極低能耗實現高效認知,其機製可為新一代人工智能提供重要靈感。
當天,第八屆四川華僑華人社團大會暨首屆海外高新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周在成都開幕,吸引諾貝爾獎獲得者、海內外院士及港澳台僑代表等約450人參與。
愛德華·莫澤因發現大腦中的“網格細胞”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該研究揭示了大腦定位和導航的係統機製,被學界譽為“大腦GPS”。
多年來,愛德華·莫澤持續推動神經科學研究與跨學科應用,其成果對理解阿爾茨海默病、開發類腦智能影響深遠。他指出,大腦內嗅皮層是記憶與導航的“中樞樞紐”,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最早發生病變的腦區之一。“理解這些機製不僅是科學探索,更為未來療法指明方向。”
9月5日,四川成都,第八屆四川華僑華人社團大會暨首屆海外高新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周在成都開幕,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愛德華·莫澤發言。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談及行業趨勢,他特別強調,“AI已成為神經科學研究的關鍵工具,幫助国产AV蜜桃网站解析海量腦數據;而對大腦的深入研究,也有望推動AI在靈活性、創造力方麵的突破。”
愛德華·莫澤稱讚四川不僅擁有壯麗的自然風光,更是開放包容、開拓進取的科技創新沃土,並特別提到四川人“平衡緊張與放鬆的哲學”,認為這種智慧與科學探索的本質相通。
對於四川在腦科學領域的發展,他建議可建設“腦科學啟發式創新社區”,推動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尤其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和普惠型腦機接口等領域開展應用攻關。此外,他還呼籲構建多元化人才生態體係,通過優化政策、設立基金、加強國際合作,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員來川發展。
“真正的創新如同交響樂,是政策、資源、資本與人才共同作用的生態係統。”莫澤表示,四川具備成為全球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融合標杆的所有要素,有望在該領域引領未來。(完)
【編輯:劉歡】
</p>-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