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過去了:氣溫曆史最高、華北最強雨季!後期天氣如何?

  文/陳溯

  在剛剛過去的主汛期(6月至8月),我國華北地區經曆了曆史“最強”雨季,同時,全國平均氣溫為曆史最高。今年主汛期我國天氣極端性明顯。後期天氣如何?

  9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今年主汛期有關情況進行介紹。

  華北雨季長度、累計雨量位列曆史第一

  今年主汛期,我國華北雨季長度和累計雨量均位列曆史第一。

  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36.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3%,北京和內蒙古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湖北鹹豐、河北易縣、貴州織金等31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曆史極值。

  華北雨季7月5日開始,為1961年以來最早;雨季持續時長59天,較常年偏長29天,與1973年和2021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曆史最長。

  6月至8月,全國共出現20次區域性暴雨過程,暴雨過程多,降水點強麵廣,局地極端性強,“七下八上”期間北方汛情災情重。主汛期共出現兩次特強等級的強降雨過程,其中7月23-29日,華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多地日降雨量和累計雨量破紀錄。

  全國平均氣溫曆史同期最高、高溫日數次多

  今年主汛期,全國平均氣溫(22.3℃)較常年同期偏高1.1℃,與2024年夏季並列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高,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新疆等5省(區)平均氣溫為曆史同期最高。高溫日數(13.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7天,為曆史同期次多。

  359個國家站發生極端高溫事件,其中新疆吐魯番東坎(48.7℃)、重慶巫溪(44.2℃)等57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曆史極值。受持續高溫少雨影響,江淮和黃淮部分地區氣象幹旱階段性發展。

  台風生成晚數量多、登陸早

  統計顯示,今年主汛期內有14個台風生成,較常年同期(11.1個)偏多,其中有5個台風登陸中國,接近常年同期(4.7個)。

  今年第1號台風“蝴蝶”生成時間(6月11日)較常年(3月25日)顯著偏晚,但登陸偏早。4號台風“丹娜絲”路徑曲折、強降雨範圍廣,6號台風“韋帕”累計雨量大,8號台風“竹節草”登陸上海後長時間影響蘇皖等地,11號台風“楊柳”登陸福建後西行深入影響至貴州的沿途多省,13號台風“劍魚”雖未登陸,但擦過海南島南部沿海,強風暴雨影響大,14號台風“藍湖”經過海南南部近海,給華南南部帶來較強風雨天氣。

  後期天氣如何?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黃卓在發布會上表示,9月上旬末到中旬,強降雨主要出現在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地區南部、黃淮、青藏高原東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華南地區西部及雲南西部和南部、湖北西部等地,9月下旬降雨區主要位於華北南部、華東東南部、華南大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需防範強降水及連陰雨引發的洪澇、地質災害。

  氣溫方麵,9月份,新疆北部、內蒙古東部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2℃,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偏高,預計17日前,江漢東部、江淮、江南、華南北部仍多高溫或晴熱天氣。

  黃卓表示,9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對流活動趨於減弱,但仍將有3至4個台風或熱帶低壓生成,路徑以西行和西北行為主,有可能影響華東和華南部海域,建議密切關注台風臨近預報預警和風險滾動預評估,防範台風帶來的暴雨洪澇、地質災害、大風和風暴潮災害。

【編輯:胡寒笑】

德陽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