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引領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在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麵對民族危亡,以救亡圖存為己任,勇敢戰鬥在抗戰最前線,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人民在偉大抗日戰爭中孕育出的偉大抗戰精神,是全體中華兒女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麵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作為全民族抗戰的開路先鋒和中堅力量,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誌、模範行動,不僅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曆史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奮起,引領鑄就了偉大抗戰精神。
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抗日救亡的旗幟,升華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即發表宣言,率先發出“一致動員武裝起來”的號召,高舉抗戰旗幟,成為中華民族反抗侵略、寸土不讓的精神燈塔。中國共產黨在反“圍剿”的緊張情勢下,毅然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並直接領導了許多地方的武裝鬥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時間的鬥爭,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反抗鬥誌。麵對不斷加深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率先提出建立統一戰線,呼籲團結抗日。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八一宣言》,後在海外公開發表,呼籲“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鬥”。中國共產黨領導北平愛國青年學生發動了“一二·九運動”,廣泛宣傳了黨的抗日主張,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中共中央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釋放了極大誠意,在國內外引發強烈反響,鼓舞和團結了各界愛國人士,最終推動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空前壯大了抗戰力量。在全民族抗戰爆發前,中國共產黨長期處於被“會剿”“圍剿”“追剿”的狀態,受到了殘酷打擊,付出了巨大犧牲。但麵對民族生死存亡的空前危機,中國共產黨以家國大義為重,主動放下黨派宿怨,超越主義、政黨、階級的隔閡,成為全民族一致抗日的主要推動者,實現了中華民族史無前例的高度團結。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國家利益為最高依歸的價值取向,用實踐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中華民族愛國傳統升華為抵禦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誌,鼓舞了全體中華兒女眾誌成城、共赴國難。
中國共產黨推動形成全民族抗戰洪流,砥礪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在偉大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全麵抗戰路線和持久抗戰方針,堅持動員人民、依靠人民,推動形成了全民族抗戰的曆史洪流。中國共產黨呼籲“發揚抗戰的民氣”,提出“全國人民總動員”的抗日救國綱領,發動廣大人民群眾依靠自己的力量求生存、爭解放,成為全民族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的凝聚核心。在全民族抗戰爆發之初,中國共產黨就利用各種渠道對人民群眾進行政治動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知識分子和文藝工作者通過各種方式向人民群眾宣傳抗戰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激發了廣大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堅持放手發動群眾、教育動員群眾,引領了愛國救亡的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以前仆後繼赴國難,實現了廣泛的社會動員、深刻的民族覺醒,鍛造了中華民族抗爭到底的精神脊梁。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尚精神特質和偉大人格力量成為全民族抗戰的表率,湧現出楊靖宇、趙尚誌、左權、彭雪楓等優秀兒女,在艱難危急的時刻堅貞不屈、犧牲報國,以鮮血鑄就了中華民族錚錚氣節的曆史豐碑,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典型形象。
中國共產黨始終戰鬥在抗日的第一線,激揚了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中共中央在洛川會議通過的決定中指出,“共產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應該最積極地站在鬥爭的最前線,應該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麵對強敵,中國共產黨抱定決心、奮勇抗戰,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共產黨開辟了廣闊敵後戰場,展現出血戰到底的戰鬥精神,書寫了以弱勝強的英雄史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取得了對日作戰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共產黨立足自身作戰優勢,提出和貫徹了“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的戰略方針,在華北、華中、華南開辟了廣闊的敵後戰場,與正麵戰場相互配合,使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有力打擊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武漢會戰結束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戰主戰場。1940年,在抗戰麵臨空前困難之際,中國共產黨果斷發動“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到戰爭後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敵後抗日根據地也成為抗戰後期中國軍民發動全麵反攻、奪取抗戰最後勝利的前沿陣地。相比“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無論在裝備還是訓練上都處於絕對的劣勢,但依然不畏艱難、威武不屈,一次次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跡。中國共產黨的英勇抗戰貫穿十四年抗戰的全過程,展現出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鼓舞了全民族抗戰意誌,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遊擊隊也成為中華民族抗戰到底、血戰到底的精神象征。
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堅定了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中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主戰場。在十四年的艱苦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以頑強意誌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抗戰相持階段,日軍對各抗日根據地發動了空前殘酷的毀滅性“掃蕩”和“清鄉”,實行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團結一心,以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戰術戰法,不僅堅守住了敵後戰場,還牽製消滅了大量敵軍。
麵對國民黨頑固派在統一戰線內部不斷製造的分裂,中國共產黨堅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政治誘降下,湧起反共投降的逆流,一度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到了崩潰的邊緣。中國共產黨采取既聯合又鬥爭的策略,揭露和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陰謀,先後打退三次反共高潮,堅定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麵對敵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掀起大生產運動,實現了根據地生產的基本自給,克服了嚴重的物質困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條件多麽艱苦、形勢多麽險惡、戰爭多麽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同各愛國黨派團體和廣大人民一起,共同維護團結抗戰大局。”中國共產黨以獨立自主的戰略定力和團結抗戰的堅定決心,為全國人民注入了戰勝日寇、奪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以實際行動厚植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並將其轉化為全民族共同的行動自覺。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紀檢監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