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在第四十一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全國特崗教師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並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指出,“特崗計劃”實施20年來,廣大特崗教師積極投身鄉村教育事業,紮根三尺講台,潛心耕耘、默默奉獻,展現了人民教師的情懷與擔當。
“潛心耕耘、默默奉獻”是全國特崗教師的情懷與擔當,也是當代中國教師的縮影——把自己放低,將知識托起,用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激勵孩子們的向上、向善勁。正是這些“無聲”的奉獻,成就了中國教育事業的長足進步,尤其是鄉村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也向世界發出了中國教育強國建設的最強音。
回顧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的教育事業幾乎處於空白狀態。1950年代,中國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足20%,初中入學率僅為6%,而農村地區的文盲率更是高達95%,許多偏遠地區甚至無法找到一個能識字的人。而如今,得益於幾十年的教育努力,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已超過80%,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的比例超過95%,文盲率降至2.67%。
從教育的低穀到開創中國教育的嶄新篇章,鄉村教師都始終是中國教育事業中最為重要的一支力量。新中國成立以來,正是他們紮根鄉村、無私奉獻,推動了國民教育的迅速發展,並為國家的強盛與社會的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就如同那溫暖的春風,潤物無聲地滋養著每一顆渴望求知的心靈。這一過程無需過多的聲張,更不必急功近利,隻需耐心與恒心,便能成就萬千孩子的未來。
自2006年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正式實施,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農村學校任教。至今,特崗教師累計選聘已達118萬人,覆蓋了22個省份、1000多個縣的3萬多所農村學校。這個過程中沒有轟轟烈烈的宣傳與媒體報道,但卻以紮實的行動和“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了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近20年來,成千上萬的特崗教師不畏艱難,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捧起了無數孩子的求學夢想,也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他們在三尺講台上傾心耕耘,用“無聲”的教育態度與恒心,傳唱出新時代最美聲音。(範傑遜)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