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兒童舒緩治療新知培訓班成功舉辦 共促兒童安寧療護事業發展
2025年9月13日至14日,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辦,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兒童舒緩治療亞專業組、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兒童舒緩治療專項基金承辦,北京德醫健康管理促進中心協辦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第八屆兒童舒緩治療新知培訓班”在北京順利召開。作為今年全國唯一一個關於兒童緩和醫療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此次培訓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從事兒童緩和醫療的醫護人員、社工、公益組織代表及誌願者等一百二十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兒童舒緩治療領域的前沿知識與實踐經驗。
此次培訓班形式新穎,亮點十足。開班儀式上,雛菊之家療愈合唱團帶來的三首合唱,為全場帶來了深深的感動。這個合唱團的成員都曾經陪伴自己的孩子入住過雛菊之家兒童安寧病房,經曆過人生最痛的哀傷,他們用歌聲療愈傷痛,用歌聲向兒童安寧療護的從業人員表達敬意。在第一天的培訓尾聲,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教授劉明明通過講座展示了音樂治療在兒童安寧療護中的應用案例和顯著效果,並與兩位學生帶領全場共同歌唱,讓大家親身體驗音樂治療的獨特魅力。
緩和醫療專業領域的兩位知名專家——北京協和醫院緩和醫療中心主任寧曉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主任醫師路桂軍為本次學術活動致辭,對兒童緩和醫療專業發展給予大力支持與認可。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議題豐富多樣且極具價值。來自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的王一方教授以及濟南大學政法學院的王雲嶺教授分別從不同的主題對生命與死亡進行了深入觀察與分析,引發了所有參會人員的深刻反思;來自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陳雁副教授和王紅江教授從藝術專業視角出發,探討藝術療愈在兒童安寧療護中的應用,並為兒童安寧療護空間的設計與建造提供了專業和創新的思路;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馬弘主任醫師分享了兒童急救心理的臨床經驗;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李玲教授則從管理者的角度探討如何推動多學科兒童安寧療護的發展;複旦大學護理學院成磊老師對她開展的關於我國兒童舒緩療護的本土探索性研究進行了介紹;山東省立醫院小兒血液內分泌科的主任醫師趙平介紹了中國兒童緩和醫療家庭會議模式;來自全國各地9個兒童安寧病房的醫護團隊、社工分享了工作中的實踐技巧與成果,充分展現了我國兒童安寧療護工作的積極開展與顯著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培訓班還精心設置了兩場工作坊,盡管安排在晚上,依然吸引了眾多人員踴躍參與,報名迅速額滿。其中一場聚焦醫務社工自我照護,借助心理療愈手段,幫助長期直麵兒童安寧療護與死亡的工作人員釋放壓力、舒緩情緒;另一場則由多家服務大病兒童的公益組織和臨床醫護人員聯合發起,圍繞合作思路、資源鏈接等展開深入討論,為今後攜手關愛大病兒童搭建了溝通合作的重要平台。
此次會議的會務工作也十分精心和出色。在展示區,12塊製作精美的展板通過圖文介紹了全國12家兒童安寧病房自建立以來開展的工作,見證了中國兒童安寧療護專業的發展曆程;誌願者親手製作的茶歇點心,誌願者組成的專業拍攝團隊,都為會議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參會專家和學員紛紛稱讚,此次學術會議內容精彩幹貨滿滿,形式新穎、流程有序,視覺設計精美,令人印象深刻。
“兒童舒緩治療新知培訓班” 自創辦以來已曆經八載沉澱。八年間,培訓班始終以兒童緩和醫療專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每年聚焦全新主題、探索前沿內容,在形式與內涵上持續創新突破,不斷為參會者帶來新啟發、新收獲。與會各方人員通過分享與互動,共同提升專業服務水平,有力地推動了兒童安寧療護專業的發展。如今,它已成長為國內兒童緩和醫療領域極具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會議,不僅是行業專業發展的“風向標”,更以持續的創新實踐成為推動領域進步的“引領者”。
未來,“兒童舒緩治療新知培訓班”還將持續舉辦,期待能夠凝聚更多力量,讓關愛與溫暖惠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大病兒童及其家庭,為中國兒童緩和醫療事業的規範化、專業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本文來源:日照新聞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係。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