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小微企業融資“最後一米”

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製通過在協同性、覆蓋麵和精準度上發力,既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又充分遵循金融市場規律,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這一難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截至6月末,各地依托工作機製累計走訪超過9000萬戶小微經營主體,銀行對“推薦清單”內經營主體新增授信23.6萬億元,新發放貸款17.8萬億元……近日,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製亮出階段性成績單,一係列數據有力顯示了機製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發揮的積極成效。

去年10月建立,運行不到一年,這一機製為何能夠快速顯效?觀察機製運行模式,不難看出,找準發力點是打通小微企業融資“最後一米”的關鍵。

在協同性上發力,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係。這一機製並非簡單的政策疊加,而是通過央地協同完善了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生態體係。在國家層麵,由金融監管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形成政策合力,銀行機構協同參與;在地方層麵,建立省、市、區縣三級工作機製,並以區縣作為“主戰場”、設立工作專班。這種層層深入的垂直體係,既保證了政策的一致性,又賦予地方因地製宜施策的靈活性。

在覆蓋麵上發力,探索融入社會基層治理。各地依托機製累計走訪超過9000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做到如此廣覆蓋,充分調動基層力量至關重要。各地市依托市場監管、工信、稅務等部門數據,將走訪企業清單拆解發至鄉鎮、街道或社區,將機製融入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加快摸清千企萬戶的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合力搭建銀企對接橋梁。

在精準度上發力,深挖重點領域信貸潛力。還有一個數據引人注目,依托機製新發放的貸款中,信用貸款占比達32.8%。這一較高占比體現出,機製通過多部門數據共享,讓金融機構能夠為更多輕資產的小微企業精準“畫像”,從而降低對抵押擔保的依賴,這也有助於加大對外貿、民營、科技、消費等重點領域的資源傾斜,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

找準發力點,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製既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又充分遵循金融市場規律,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難題需要持續破解,機製也還要在實施中不斷完善優化長效化。

以機製為依托,強化數據賦能。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風險識別成本仍然較高,一定程度上影響融資積極性。各地要依托機製進一步加快完善地方信用數據平台建設,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全麵準確的企業信用信息,降低融資風險。金融機構也要加強數據應用,基於大數據開發更多匹配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產品。

以機製為框架,提升政策效能。可借助機製央地協同的優勢,將更多小微企業相關政策措施納入機製框架,統籌執行提升效能。比如,在機製實施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貸款到期接續問題,無還本續貸政策也嵌入機製中統籌推進;機製還根據形勢變化增列外貿板塊,引導加大對外貿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策效果。

以機製為抓手,優化營商環境。機製不僅關注融資問題,也注重解決小微企業經營問題。各地應進一步以機製為抓手,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帶動提升營商環境。比如,指導企業開展信用修複、規範財務管理等,協調解決土地、環保、征信等困難,進一步激發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從根本上助力小微企業提升融資能力和經營能力。

融資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隨著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製持續走深走實,金融服務的溫度和力度將直達更多微觀細胞,進一步提振廣大小微企業的發展信心,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趙展慧)

德陽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