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種好安全和生態的“責任田”,不能放任戶外活動肆意破壞生態,確保發展始終邁步於規範的軌道之上
近年來,各類戶外活動興起,吸引越來越多參與者、經營者加入。與此同時,個別地方也出現了破壞生態、安全失護等問題。兼顧堵與疏、統籌管與促,成為一道亟須解答的治理考題。
不久前,為治理違規“采菌遊”,雲南大理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通告,強調蒼山保護管理範圍的核心區禁止任何人進入,緩衝區禁止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實驗區開展參觀、旅遊活動應當服從管理。三條線清晰鮮明,生動詮釋了“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要義。
徒步可能迷路,溯溪要考慮防洪,登山應做好防寒,戶外活動的高風險性使其對安全防護的要求更高。無論是參與者、經營者還是監管者,決不能麻痹大意,罔顧安全底線。此外,戶外活動依托於良好的自然環境,會與自然有深度交互。因此,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態的保護也應成為產業發展恪守的紅線。一些戶外活動“闖禍”,歸根結底是因為依法規範治理落在了行業野蠻生長的後麵。
出台禁止措施,固然是製止亂象的當務之急,但持之以恒的嚴格監管、兼顧各方利益的製度設計,才是實現戶外活動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計。屬地政府和管理單位必須種好安全和生態的“責任田”,不能放任戶外活動肆意破壞生態,確保發展始終邁步於規範的軌道之上。
既要守護安全和生態,也要發展產業、促進民生改善。“彈鋼琴”的關鍵,在於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大理蝴蝶泉景區聯合當地公司,啟動“野生菌森林”建設項目,在自然保護區外打造140畝仿野生種植菌子基地,豐富遊客旅遊體驗。許多生態保護區周邊,往往存在大量的集體林地、集體土地,同樣有絕美的風景。通過“村集體維護+公司承包線路”的方式推動集體林地、集體土地開發,既能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也能解開誰來協助管控、怎樣滿足遊覽需求的難題。
徒步線路景區化,亦是規範戶外活動、提高安全指數的重要舉措。江西萍鄉武功山,結合10萬畝高山草甸和雲海日出等旅遊資源,推出不同難度的徒步路線,沿途規劃客棧、露營地,同時對驢友進行實名信息登記、安全注意事項告知。有景區服務作保障,戶外旅遊商業化發展的安全底座更加堅固。
也要看到,監管不能替代自律,自覺遵規守法應成為戶外活動組織者、參與者的“標配”。繞開卡點擅闖保護區核心區、隨意攀折草木引火做飯、偷采野生植物等行為,不僅破壞生態、威脅自身安全,還觸及了法律法規的紅線。隻有做足安全預案、法治功課,才能真正讓戶外活動輕鬆愉快。比如,哪些地方禁入,組織者理應知情;兒童研學遊、溯溪遊等項目,應設立年齡身高等門檻,做好安全培訓。
生態是戶外遊、體驗遊最大的“賣點”,有序合理的戶外活動本身又能成為生態向好、保護從嚴的“講解員”。戶外活動與生態保護、遊客安全本不該彼此對立,而應相互成就。既抓好“嚴管”這一當務之急,也謀好“共贏”這一長久之計,唯有如此才能讓戶外有關的產業和活動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楊文明)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