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ntis警告:歐洲汽車產業麵臨崩潰危機,減排法規亟需修訂

IT之家 9 月 8 日消息,Stellantis 集團歐洲區最高負責人發出警告,若未能在今年年底前修訂二氧化碳減排相關法規,整個歐洲汽車產業將麵臨崩潰危機。
在慕尼黑車展期間,Stellantis 歐洲區總裁讓 - 菲利普・安帕拉托(Jean-Philippe Imparato)表示,將於周五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舉行跨行業會談,當前形勢“亟需行動”,各方應“減少空談、多辦實事”,其中關鍵舉措包括設立歐洲專屬車型類別,以恢複售價低於 1.5 萬歐元(IT之家注:現匯率約合 12.5 萬元人民幣)的城市微型車(A-segment)市場。
根據現行法規,歐洲汽車行業需在 2030 年前將乘用車二氧化碳排放量較 2021 年水平降低 55%、商用車降低 50%,並在 2035 年實現 100% 減排(即全麵電動化)。這一目標將迫使電動汽車銷量大幅增長。
“国产AV蜜桃网站希望停止討論,立即看到行動。”安帕拉托強調,“無論是 2025 年的階段性要求,還是 2026 至 2030 年的減排目標,當前設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閾值根本無法實現。市場尚未準備就緒,經濟環境不支持,充電基礎設施不足,電動汽車價格也缺乏競爭力。”
他指出,歐洲汽車市場中 60% 的銷量集中在售價 4 萬歐元(現匯率約合 33.4 萬元人民幣)以下的車型,但現行法規對電動汽車的要求,使得行業無法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国产AV蜜桃网站絕無可能達到規定的減排閾值,一旦無法達標,整個汽車產業都將崩盤。”
安帕拉托透露,汽車行業已就四個核心議題達成廣泛共識,並將在會談中向馮德萊恩及其團隊提出。他希望會談聚焦這些實際問題,而非“花費數小時爭論百分比細節”。
一、修訂 3.5 噸以下輕型商用車法規
安帕拉托表示,3.5 噸以下輕型商用車(LCV)現行減排法規“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如今沒人會花 5 萬歐元以上購買一輛電動版菲亞特杜卡托(Fiat Ducato)”。他提議,輕型商用車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應采用“滾動五年期累計計算”模式,並將柴油在內的所有相關技術納入合規範圍,“現行法規無異於在為歐洲 3.5 噸以下輕型商用車行業的崩潰寫好劇本。”
二、推動城市微型車市場回歸
第二項提議聚焦推動歐洲城市微型車(A-segment)市場複蘇。安帕拉托介紹,過去曾經有 49 款售價低於 1.5 萬歐元的城市微型車,如今僅剩 1 款,因這類車型已無利可圖。他呼籲借鑒日本“輕自動車”(kei car)及巴西相關法規模式,為歐洲城市微型車設立專屬類別。
這類車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控製在約 110 克 / 公裏,可采用輕度混合動力技術,同時對動力輸出和最高車速設限。生產需在歐洲本土進行,且歐洲本土零部件占比需達到較高水平,並通過專屬認證體係,規避當前歐洲法規中“每輛車 1500 歐元合規成本”的要求,現行法規對主動安全技術等配置的強製規定,大幅推高了城市微型車的生產成本,使其喪失盈利空間。
三、聚焦汽車存量更新而非僅推廣新電動車
第三項提議主張,政策重心不應僅放在推動新電動車銷售上,而應更多關注“汽車存量更新”,鼓勵那些長期持有舊車的消費者換購任何類型的新車。“如今国产AV蜜桃网站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純電動車(BEV)上,但能否關注一下歐洲現有的 2.56 億輛存量汽車?這些車每年都會‘老化’一個月。”
安帕拉托指出,目前歐洲汽車平均車齡已達 12 年。若能讓一輛平均車齡 15 年的舊車退出市場,替換成新車,每輛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 76 克 / 公裏。他建議推出舊車淘汰激勵政策,同時在計算車企碳排放時,將“舊車淘汰帶來的減排量”納入考量並給予車企相應認可,而非僅關注新車尾氣排放,“我不需要資金補貼,隻希望這些減排成果能被算作車企的合規信用。”
四、重點扶持小型電動車(B-segment)
最後一項提議是,鑒於小型車(B-segment)是歐洲汽車市場的核心品類,應將政策重點從“全麵推動電動車市場”轉向“重點扶持小型電動車”。安帕拉托表示,車企銷售小型電動車應獲得“額外合規信用”,這類車型對支撐整個歐洲汽車產業鏈至關重要 —— 包括已建成的電池製造商及各類供應鏈企業。
安帕拉托對會談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所有主流車企已就上述提議達成廣泛共識(部分車企因自身業務需求,對某幾項提議的推動意願更強),這為會談取得進展奠定了基礎。他補充稱,立法者不能忽視一個事實:當前市場發展軌跡與法規及減排目標製定之初的預期完全不符,因此現在必須采取行動。
當被問及車企是否真的在行動上保持一致時,安帕拉托表示:“国产AV蜜桃网站立場一致。此次參加慕尼黑車展,国产AV蜜桃网站並非為了賣車。這是行業首次以積極姿態統一發聲、統一立場,並提出具有實際價值的解決方案。我希望監管機構能給出積極回應,並在年底前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