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力量潤澤和田大地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民豐縣薩勒吾則克鄉紅旗村,幾乎人人都知道,農戶麥麥提·圖爾蓀家中最顯眼的地方,懸掛著一條崇學向上的家風家訓——“走出去,知識改變命運”。

多年來,無論是農忙時在田埂上的閑聊,還是飯桌上的家常話,一家人總會提起這句家訓,它不僅是代代相傳的叮囑,更成了全家人努力讓孩子通過讀書開闊眼界、改變生活的精神動力。

可喜的是,這一家風已然結出碩果:家裏3個孩子中,大女兒古麗則巴·麥麥提成功考入新疆師範大學,二女兒古麗再排爾·麥麥提進入疆外高中班就讀,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這條家訓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国产AV蜜桃网站一家人靠知識逐夢的路。”古麗則巴·麥麥提感慨地說。

這樣動人的“家風故事”,在和田地區並非個例。比如,和田策勒縣策勒鄉農戶阿布來提·麥麥提明家庭,就將“早起的鳥有蟲吃,勤快的人能掙錢;孩子教育好,家裏麻煩少”這樣淳樸真實的家風家訓掛在客廳中央,既是一家人的行為準則,也是生活智慧的傳承。

這些貼近生活、深入人心的好家風好家訓並非自發形成,而是當地婦聯組織深入基層,幫助每個家庭“量身提煉”的成果。

“家庭是社會的'小細胞',激活這一細胞,就能為基層治理注入大能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二級巡視員楊英表示。近年來,和田地區婦聯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從家風傳承、家庭教育指導、婚姻家庭建設等關鍵環節發力,讓“小家”和諧助推“大家”穩定。

為讓優良家風落地生根,和田地區婦聯在全地區農村家庭中鋪開家風家教家訓建設活動。“婦聯組織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家風,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幫助農村家庭成員共同梳理提煉符合家庭實際的'專屬家風家訓',再懸掛於家中顯眼位置,讓家風看得見、學得到、傳得下。”楊英介紹。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係的完善,則為家風建設築牢了支撐。據介紹,依托自治區婦聯文化潤疆進家庭農村婦女素質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項目,和田地區已建成8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村(社區)均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站。同時,和田地區婦聯還組建“1+N”服務團隊,吸納婦聯幹部、心理谘詢師、法律顧問等專業力量,選拔350名基層婦聯幹部參加全疆培訓,培育出了一批懂業務、懂教育、接地氣的“本土講師”,為家庭教育提供精準服務。

為了讓科學育兒理念走進千家萬戶,和田地區婦聯還組織婦聯幹部、巾幗誌願服務者、“最美家庭”代表深入村(社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常態化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為家庭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指導服務。

“從家庭矛盾的化解,到鄰裏關係的和睦,再到鄉村文明的提升,如今,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家'力量,讓和諧之花在和田大地絢麗綻放。”楊英表示。

德陽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