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秀
閱讀提示
石破茂擔任日本首相不足一年,其間日本政壇動蕩,派係鬥爭加劇;石破茂的經濟政策成效有限,物價上漲引發民怨。石破茂辭職後,日本政壇可能步入新的動蕩期,如何走出執政困境將是新首相麵臨的考驗。
9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正式辭職。從2024年10月1日當選日本第102任首相,到如今宣布辭職,石破茂任職日本首相的時間不足一年。
在這不足一年的執政期,日本政壇劇烈動蕩,自民黨先後在眾參兩院選舉中失利,自公執政聯盟丟失多數席位,自民黨內部權力鬥爭加劇,倒“石破”勢力多次輪番逼宮。民生經濟方麵則由於米價暴漲、日元貶值等負麵衝擊導致民怨沸騰。整體而言,石破茂不足一年的執政缺乏亮點。
政治改革推進不順
石破茂作為在日本民眾中較具人氣的領導人,其自身“清廉”及“專家型”的形象讓日本民眾對其執政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他能打破自民黨派閥政治,徹底終結自民黨“金權政治”對日本政治的危害。
石破茂在辭職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未能徹底消除國民對政治的不信任是最大的遺憾”,可見強化政治資金監管、重塑國民對政治的信心在石破茂的政治日程中占據重要地位。
然而,由於石破茂在自民黨內處於“少數派”地位,其推進的政治改革招致黨內其他勢力不滿,也未能恢複日本國民對自民黨的信心。疊加石破茂率領的執政聯盟接連在眾議院選舉及參議院選舉中遭遇重挫,自民黨內讓其辭職的聲音進一步高漲。
因此,導致石破茂主動辭職的主要原因是自民黨內的派係鬥爭,尤其是以麻生派及原安倍派為首的、深受政治資金醜聞影響的自民黨議員成為倒石破茂的主力。
經濟政策成效有限
石破茂的經濟政策重點為控製政府赤字,提高居民收入,從而實現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盈餘,實現經濟增長。他還提出“地方創生2.0計劃”,通過提升地方經濟活力來優化日本經濟產業結構。
然而,石破茂作為“少數派”執政,他提出的諸多經濟政策未能獲得在野黨支持。為了迎合在野黨,石破茂反複調整經濟政策,導致其政權進一步喪失日本國民的信任。
加之,石破茂執政期間日本國內物價全麵上漲,尤其是作為日本人主食的大米價格暴漲導致民怨沸騰,而石破茂政權未能有效遏製食品及大米價格的上漲趨勢,使得日本民眾生活壓力加大,不滿情緒增加,最終導致石破茂政權支持率長期低迷,這也成為促使石破茂辭職的主要因素之一。
外交、安全領域積極拓展
石破茂在日本政治家中以外交、安保政策見長。他在執政初期曾提出建立“亞洲版北約”及“對等”的日美同盟關係,甚至提議讓日本自衛隊在美國設立基地,加速實現日美地位的平等。
石破茂關於日本外交、安保及日美同盟的設想曾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然而脆弱的執政基礎以及美國的反對使上述設想並未實現,但這沒有妨礙石破茂政權推進安保領域的改革。
2025年3月,日本正式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這是日本自衛隊指揮體係的一次重要調整,將全麵提升自衛隊的聯合作戰能力,為行使“反擊能力”提供全麵支撐。更值得警惕的是,“統合作戰司令部”的成立將助推日美同盟的一體化建設,推動日美指揮體係加速融合。
在外交領域,石破茂政權尤為重視加強與東南亞國家間的合作。石破茂執政期間曾兩次出訪東南亞,積極推進日本與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國家在經濟、安保領域的全麵合作。與此同時,日澳、日韓關係得到發展,日美貿易談判經過多輪磋商也達成協議。
日本政局未來走向
石破茂政權以不滿一年收場,其率領的執政聯盟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選舉中的慘敗,讓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眾參兩院同時失去多數席位,這意味著日本政壇可能會步入新的動蕩期。
在日本政局開啟“權力重構”,自民黨將舉行新任黨首選舉的情況下,日本政治的發展將麵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
一方麵,誰能贏得下任自民黨總裁選舉?從目前日本國內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前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以及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等成為熱門人選,但不論誰當選,自民黨的執政困境短期內都將難以改變。
另一方麵,新任黨首能否帶領自民黨走出執政困境?在當前自公執政聯盟在國會處於“少數派”的情況下,任何一項政策的推出將不得不依賴自公聯盟與在野黨間的協調與合作,而這將對新任黨首的領導力提出新的考驗。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