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去年實際利用外資17.66億美元 連續7年居北京市首位

2024年,海澱實際利用外資17.66億美元,連續7年居北京市首位。9月11日,記者從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新聞中心舉辦的海澱區“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述消息。

海澱區商務局局長羅飛介紹,五年來海澱區不斷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深入推進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兩區”建設多項關鍵數據位居全市前列,已經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截至2025年8月,累計新增“兩區”項目2982個,落地出庫項目2097個,外資項目入庫、出庫數量均位列全市首位。

9月11日,海澱區“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新聞中心舉辦。發布會上,海澱區商務局、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綜保區管理處、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分別介紹五年來“兩區”建設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98項製度創新案例,其中4項向全國複製推廣

五年來,海澱區深化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24項改革措施全部落地見效,21項已推廣至中關村示範區全域或全國,共形成98項製度創新案例,其中4項向全國複製推廣、9項向全市複製推廣。

同時,海澱區以政策精準發力推動優化創新生態,102家企業獲批高新技術企業“報備即批準”政策試點,完成28項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賦權。在此基礎上,2025年海澱區惠企政策進一步升級,已陸續發布10餘個涉及產業、金融、國際化服務等方麵的政策文件。

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海澱組團作為首都科技創新核心承載區,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雙輪驅動戰略為核心,在高質量開放平台建設上取得顯著成效,已構建起由企業加速驛站、“人才E+”工作站、創新創業服務中心、離岸貿易服務中心等組成的科技服務體係。海澱組團著力打造“數智自貿”“創新自貿”特色開發品牌,開展“自貿會客廳”係列沙龍,建立重點外資企業服務群,招募創新發展投資夥伴,招商渠道進一步拓寬。

人工智能領域現有企業超1900家

據介紹,海澱區經濟基礎雄厚,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連續四年全市第一,位列“投中2024年度中國最具創投價值城區榜單”之首,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市30%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占全市40%以上。

海澱培養哪些重點產業?

羅飛介紹,海澱區持續推動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務業三大重點產業全鏈條開放,人工智能領域現有企業1900餘家,備案大模型全市占比66%,北京海澱人工智能集群上榜2024年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名單,率先落地全市首批大模型生態服務站。醫藥健康領域,布局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腦機接口等產業,建設“北京市醫藥健康可信數據空間”,培育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等多個孵化及公共服務平台。科技服務業領域,2024年,海澱區規上科技服務業企業總營收2448億元,占全市31.2%。當前,海澱區正積極構建“1+X+1”現代化產業體係。

海澱區深入推進人才、資金、數據、商品四大要素全環節改革,取得多項全國、全市首創成果。人才要素方麵,海澱區深入實施“海英計劃”,人才資源總量超200萬人,全市占比約1/4,兩院院士646人,全國占比35.8%。數據要素方麵,全國首個高端數據標注示範基地在海澱正式揭牌成立,製定全市自貿區第一批人工智能訓練數據出境“負麵清單”,成立數據跨境服務站,目前已有9個業務場景通過數據出境安全評估。

資金要素方麵,發布規模達100億元的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基金總規模增至200億元。規劃總規模300億元的全國首批首隻央企創業投資母基金落地海澱,君聯資本啟動發行全國首批、北京首單民營創投機構科創債券。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260家,居全國地級市(區)首位。商品要素方麵,中關村海關持續壓縮貨物通關時間,深入推進各項便捷措施和優惠政策。

看點1

在全市率先實現企業設立登記全程“零材料”

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崔誌強介紹,海澱區持續優化涉企服務,讓企業辦事更“省心”,深化“區塊鏈”應用,在全市率先實現企業設立登記全程“零材料”;“高效辦成一件事”11類場景共93項案例落地見效,餐飲企業審批時限平均壓縮80%;截至2025年8月,海澱區科技型企業存量13.73萬戶,居全市第一。

知識產權方麵,海澱區率先發行北京首單專利許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連續多年位列全市第一;開展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試點,設立全市首個區級知識產權行政裁決庭,成立全市首個商業秘密保護服務聯盟;截至2024年底,全區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39.9件,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8.5倍; PCT專利申請量2024年達5636件,穩居全市首位。

此外,海澱區發布全市首個區級層麵全方位標準化支持政策,區內單位主導創製標準13145項,占全市42.5%;主導製修訂國際標準305項,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等多個前沿新興領域。與此同時,海澱區著力提升綜合監管效能,高效推動市場監管數據匯集,全力推進一體化綜合監管工作,推進非現場監管創新,讓企業經營發展更“安心”。

看點2

發布“揚帆·海境”十條出入境便利措施

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史梁表示,五年來,海澱公安分局緊扣“兩區”建設目標,出台《服務高質量發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二十條措施》《“揚帆·海境”十條出入境便利措施》等一係列舉措,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健全警企聯絡機製,開通24小時企業服務專線,建成3個駐企警務工作站,實現“四近”護企服務,兌現“四到”助企承諾。

在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方麵,打造“警耀華熙”數智警務綜合應用場景,實現12類企業、個人事項自助辦理,實現14項戶政業務“全程網辦”,並推出學生出入境證件延時辦理專場。

海澱區還發布“揚帆·海境”十條出入境便利措施,為企業提供港澳商務備案、人才簽注直通辦理等出入境便利服務,確保企業人員快速便捷出境,平均辦理時間較常規縮短60%-80%,同時提供高效簽證簽發便利及緊急入境保障,累計服務各領域中外籍人士4000餘人。

看點3

園區一期12萬平方米關鍵基礎設施已落成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綜保區管理處副處長汪洋介紹,中關村綜保區作為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首個應用數智監管模式的綜合保稅區,正以嶄新的姿態打造麵向全球、開放融合的創新戰略樞紐。

目前,園區一期12萬平方米創新研發主樓、超潔淨查驗平台、特殊物品查驗平台、保稅倉庫等關鍵基礎設施已落成,正加快建設產業共性技術平台,夯實“保稅研發”特色功能基礎。

汪洋介紹,中關村綜保區構建1+5+N園區服務體係,為企業提供找資金、找服務、找政策、找信息、找夥伴服務,享受綜保區保稅、免稅、退稅政策支持,為企業科技出海全程護航。此外,中關村綜保區作為新落成園區,對開展“保稅研發”企業給予空間租金優惠,為企業聚合千套高品質國際人才公寓及教育、醫療、出行資源。

德陽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