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4 來源:灰身滅智網作者:XianER18
9月7日,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舉行“智能感知創新發展大會暨可視化激光雷達”新產品發布會,重慶中科搖櫓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水下之眼”,讓水中距離200米外的一枚硬幣,紋理清晰可見,且圖像穩定。
“這款‘水下之眼’的專業名稱為超視距可視化激光雷達水下相機LRC-20,解決了最難的水下光學成像難題,整體性能絲毫不遜色於國際上最先進的同類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是100%的‘中國水下之眼’,可實現國產替代。”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款相機可深入水下50米工作,在任意水體中可視化成像距離為普通水下相機的5-6倍。其探測距離最遠達200米,即使是在渾濁的水體中也能實現高清、穩定成像。成像精度達5.86微米,大約為頭發絲直徑的十二分之一。同時,其幀頻達25Hz,比人眨眼速度還要快上3倍;工作溫度為-30℃-60℃,即便是在冰川或者沙漠,都能穩定成像。
本屆智博會上,中科搖櫓船另一款融入AI技術的最新研發產品“陸地之眼”——“可視化激光雷達相機(LRC-1000)”同樣引人關注。這款“黑科技”產品重點麵向地質災害預警、橋梁大壩健康監測等,還可用於車載應用,安裝在前大燈或前擋風玻璃處,有效抑製對向車輛眩光,即便在黑夜或暴雨環境下,也能夠清晰呈現250米內的道路圖像。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普通成像技術遇到強散射光環境,就像在暴風雪中打開手電筒,光線被完全散射。可視化激光雷達成像技術則通過“光切片”原理,利用皮秒級的超快“光門”,準確地“切割”出所需距離上的光信號,主動過濾非目標距離上產生的散射光和背景光。即使在傳統光學手段失效的濃煙、沙塵、深水環境下,依然可以獲得清晰、穩定的目標圖像,且成像的點雲密度比傳統激光雷達提高了兩個數量級。
中科搖櫓船自主研發的可視化激光雷達相機,通過納秒脈衝照明與皮秒時間控製技術,打破技術封鎖,實現國產替代關鍵技術突破。目前主要推出LRC-1000(陸地型)和LRC-20(水下型)兩大核心型號。
通過創新的激光可視化成像技術,該係列產品在數十個關鍵領域具備重要應用價值,成為守護國計民生的“新質生產力”。從軍事到民生,可視化激光雷達LRC係列以硬科技詮釋了“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這項創新成果,不僅填補了極端環境光學感知領域的技術空白,更在軍事防衛、民生安全等重大領域構築起“看得清、辨得準、守得住”的科技防線。
突破雨霧、暗光幹擾,能夠在1000米範圍內清晰識別船隻、人員動態,在3-10千米內識別坦克、步戰車等目標;配合自研的“地災大模型”,在峽穀、橋梁區域實時捕捉1000米以內的結構形變,提前預警山體位移,降低生命財產損失;LRC-1000型相機有效探測距離1000米,主要用於陸地場景(如橋梁、大壩監測)。相機可穿透雨霧、煙塵,超遠距觀測距離達10千米以上(傳統係統極限僅2千米);LRC-20型相機在渾濁水域中成像距離為普通技術的5-6倍,是海洋探索的一把“利器”。可實現20-200米渾濁水域高清成像,單光子級靈敏度追蹤珍稀魚類,解決傳統漁具驚擾生態問題。(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