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9月13日電(王禹 那紅)2025年生態環境部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與海洋環境保護國際研討班12日在位於青島市即墨區的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結業。來自斐濟、馬爾代夫、南非、瑙魯等14個國家的27名學員,通過此次研討班進一步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與海洋環境保護能力水平。
本次研討班為期兩周,課程涵蓋全球氣候治理、氣候變化對島國影響、藍色經濟、海洋生態保護、多尺度大氣環境模擬、氣候與空氣汙染協同治理等18個專題,並組織學員赴多家實驗室、科研機構及企業開展實地教學。
結業儀式上,瑙魯漁業和海洋資源管理局高級科學研究主管Klaus Jacob表示,通過此次學習,他對中國在氣候變化及海洋保護領域的戰略與實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期待與中國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在技術轉移、能力建設和聯合研究等方麵的合作,共同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與可持續性。
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陳誌華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麵臨的全球性挑戰。他鼓勵學員們將所學所感應用於本國實踐,持續深化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與海洋環境保護的全球性議題。
山東大學副校長、青島校區校長王美琴表示,本次研討班不僅是知識共享的平台,更是理念交融與行動協同的橋梁,充分彰顯了跨文化、跨地域合作的積極成效。她希望學員們以此次培訓為新的起點,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綠色發展的中堅力量,助力國際社會凝聚共識、攜手前行。
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王雪鵬表示,中國海洋大學進一步優化培訓方式,與山東大學緊密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學科優勢,凝聚更多特色資源,探索形成了中國海洋大學與山東大學聯合承辦本培訓班的新模式,希望通過此次培訓搭建起的良好平台,促進各方進一步密切合作、深化交流,共同為加快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據悉,本次研討班以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與海洋環境保護為主題,由生態環境部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碳中和創新研究中心聯合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完)
【編輯: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