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司法所共有3.9萬個 已實現鄉鎮全覆蓋

海報新聞記者 薑雪穎 北京報道
基層司法所是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司法所共有3.9萬個,實現了鄉鎮(街道)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全國司法所每年調解矛盾糾紛800多萬件,解答群眾法律谘詢2950萬人次,在促進基層依法治理、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9月8日,司法部副部長吳言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了上述情況。他提到,“十四五”期間,司法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調解的職能作用,在機製全、領域廣、隊伍強、效果實四個方麵下功夫,大力加強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司法部不斷建立健全訴調、訪調、警調、檢調等對接機製,加強調解與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複議的有效銜接,深化完善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司法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大調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國在人民法院、公安機關、信訪等部門共設立調解組織2.8萬個,大量矛盾糾紛通過銜接聯動機製及時就地化解。
司法部在做好婚姻家庭、鄰裏、山林土地、醫療、道路交通等傳統糾紛調解工作的同時,不斷向數字智能、平台經濟、新就業形態等領域拓展,向樓宇、商圈、園區等場所延伸,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解紛需求。比如在商事領域,司法部正在推動出台《商事調解條例》,助力化解商事爭議,優化營商環境。
目前,全國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69.6萬個,五年來專職調解員由36.4萬增長至47萬人,提高29%,隊伍素質結構不斷優化,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和重點領域的調解組織網絡,這期間,也湧現出了改革先鋒、時代楷模重慶市江北區老馬工作室負責人馬善祥,還有新疆建設兵團“昆侖山下古麗花”等一大批深受群眾歡迎的模範調解員和金牌調解室。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國調解組織年均調解各類糾紛近1600萬件,調解成功率95%以上,調解協議履行率92%,促成案結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