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4 來源:出入無間網作者:甲殼蟲ぺ①o額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在新時代的曆史方位下,有必要圍繞中國需要什麽樣的公平正義理論以及中國本土化公平正義理論在實踐中如何展開等主題,講好公平正義理論中國敘事,書寫中國自主知識體係的公平正義篇章。
有傳統理論家熱衷於尋求一種永恒而絕對普遍的公平正義理論,並將其塑造為標準化的公平正義公式與法則。現實中,這種公式化的公平正義理論往往既不具有有效性,也不具有適用性。
馬克思、恩格斯終其一生都在批判和否定這種絕對的、永恒的、抽象普遍性的公平正義觀念。恩格斯明確指出,關於永恒公平的觀念不僅因時因地而變,甚至也因人而異。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下,社會運行機製和分配結構不同,社會財富、資源占有與分配形式也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公平正義問題及其根源。
所謂絕對而永恒的公平正義理論不能適用於日益複雜且多元的當今中國社會。新時代,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係要求認清公平正義理論的現實轉換、問題轉換、理論形態轉換的內在要求,積極構建與完善中國本土化公平正義理論。
公平正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發展過程,也是公平正義的追求與實現過程。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實踐開拓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實踐,創新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內容、形式,為積極構建與完善中國本土化公平正義理論提供了實踐根基。
比如,伴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公平正義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感知力不斷提升,對公平正義的內容要求更加具有多樣性與層次性,對公平正義形式的要求更加豐富全麵。可以說,當今中國的公平正義問題及其根源發生了重大轉換,根源集中體現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如何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何推進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等問題,成為公平正義能否實現所麵臨的主要挑戰。
進一步看,人民主體、共享原則、共同富裕三者之間相互塑造、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以人民為主體、以共享為原則、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中國本土化公平正義理論。
第一,以人民主體為基礎。
為了誰的公平正義,以誰的標準來評判公平正義,是公平正義理論的首要問題。人民主體體現了中國本土化公平正義理論的主體確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人民群眾是當今中國公平正義的實踐主體、受益主體,也是評判主體。當今中國公平正義理論同人民主體理念緊密結合在一起,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的評判為根本標準,從而可以超越個體利益紛爭的困擾,凝聚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共識,增強利益認同,擴大利益交匯麵,妥善處理利益分歧和矛盾,自覺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正當的、合理的利益訴求,打造利益共同體。
第二,以共享為規範原則。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推進公平正義不僅可以從財富分配的視角來理解,也應當從發展成果共享的維度來把握。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国产AV蜜桃网站黨推進公平正義的重要目標。
第三,以共同富裕為目標要求。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需要公平正義的規範與引導,也包含和體現了公平正義的內在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不是無條件地滿足不同群體的利益需求,也不是盲目主張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而是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尋求現代化發展成果的合理分配與正確共享。這賦予公平正義新的內容要求和時代特征,也是中國本土化公平正義理論現實展開的生動體現。
(任政,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