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術後防複發的關鍵防線是什麽?河北一洲腫瘤醫院醫生這樣說

在臨床接診中,“腫瘤會不會複發”幾乎是患者和家屬最常提出的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不同的腫瘤類型、分期,以及患者個體差異,都會影響預後結果。

手術切除是許多腫瘤患者治療的第一步,但並不意味著“萬無一失”。部分腫瘤細胞可能仍有殘留,或者潛伏在局部組織和淋巴通道中。放療的意義,就在於通過高能射線精準殺滅這些殘餘癌細胞,從而降低複發與轉移的風險。國際權威指南如NCCN和中國CSCO指南均指出,對於多種腫瘤,術後放療是提高局部控製率、延長無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因此,放療被醫學界公認為腫瘤術後最重要的“二次防線”。

1.png

更重要的是,隨著影像引導放療、調強放療以及質子治療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放療能夠在最大限度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有效保護正常組織,顯著降低副作用。以兒童腫瘤為例,質子治療可以減少對生長發育關鍵器官的損傷,幫助患兒在獲得長期生存機會的同時,保持更好的生活質量。

與此同時,醫學上的規範隨訪也是患者康複之路的基石。放療結束後,患者仍需按照醫生建議,定期進行複查和影像學檢查。這是發現潛在複發或轉移的第一道關口,也是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的重要依據。河北一洲腫瘤醫院放療專家提醒:“不要因為暫時感覺良好就忽視複查,更不要因為害怕結果而逃避。隻有持續、規律的監測,才能在疾病出現波動時,給予最及時的幹預。”如有相關疑問,患者和家屬也可以直接撥打河北一洲腫瘤醫院谘詢電話400-6090-111,獲取專業指導。

除了醫學層麵的控製,心理狀態同樣不容忽視。國際研究表明,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下,人體會激活神經內分泌係統,釋放皮質醇和兒茶酚胺等激素,這些物質會削弱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降低機體的抗腫瘤能力。換句話說,過度焦慮和緊張不但不能防止複發,反而可能讓身體的防禦係統“打不起精神”。

那些生存期長的患者,往往並不是每天喊著“必須打敗癌症”,而是學會把注意力轉向日常小事:“今天喝了一碗熱粥”“散步時看到了開花的樹”。哪怕隻是每天花十分鍾發呆、深呼吸,或聽聽鳥叫,都是在為免疫係統“減壓”,讓它更好地完成對腫瘤的防禦工作。

2.png

在臨床中發現,患者如果能夠在治療之外保持一定的社交與互動,更容易走出焦慮情緒,獲得積極體驗。為此,河北一洲腫瘤醫院特別推出了“一洲開放日”係列活動,通過棋類、歌唱、手工DIY等形式,為患者搭建一個輕鬆交流的平台,讓他們在氛圍中找到力量,重拾生活的溫度。

所謂“帶瘤生存”,不僅僅是醫學上的堅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河北一洲腫瘤醫院始終強調:科學規範的治療與隨訪,是延長生存期的保障;良好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則是提升生活質量的關鍵。兩者缺一不可。

“對於每一位走過放療之路的患者,請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會不會複發'的擔憂上,而是把注意力回到當下的生活。”河北一洲腫瘤醫院放療專家表示,與家人共處的時光、與自然的連接、對日常小事的感受,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隻要堅持科學隨訪,保持身心平衡,就已經在與疾病共處的過程中,走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本文來源:日照新聞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係。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德陽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