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4 來源:堅韌不拔網作者:魔鬼的淚水
2025年的那場閱兵,仿佛一麵鏡子,映照出香港兩大家族截然不同的選擇與命運:霍家父子在長安街的觀禮台上,收獲著來自全國的敬意與讚揚,而李嘉誠的沉默,卻引來了“丟失體麵”的唏噓。同樣站在財富的金字塔尖,為何境遇如此天壤之別?
如果說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那麽對國家的情感,便是衡量一個家族真正價值的標尺。霍家的愛國情懷,如同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從霍英東的年代,便已深深紮根,流淌至今。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嚴密封鎖,前線將士缺醫少藥,霍英東不顧個人安危,組建船隊,冒著槍林彈雨,夜以繼日地將鋼材、藥品等急需物資運往內地,總計高達三萬噸。這不僅僅是商業行為,更是一種血濃於水的擔當。等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大地,外資還在猶豫觀望之時,霍英東再次挺身而出,率先投資內地,從賓館酒店到橋路基建,在短短25年間,投資項目多達數百個,總金額超過90億元,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香港回歸之際,麵對排擠打壓,霍英東依然堅定地推動香港平穩過渡。這份愛國之心,在他去世後,化為覆蓋在他身上的鮮紅國旗,成為永恒的豐碑。
而霍家的愛國基因,也完美地傳承到了下一代。霍震霆捐贈2億,助力北京奧運會水立方的建設,霍啟剛與郭晶晶夫婦,更是將“國家情懷”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2025年閱兵前夕,霍家代表在北京簽署“強基計劃”協議,繼續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在閱兵現場,霍家父子三人神情莊重,目光專注,將這份對國家的熱愛與自豪,深深鐫刻在心中。霍家的故事,是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故事,是愛國奉獻的典範,也因此,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央視的報道中,成為被人民銘記的榜樣。
與霍家的赤誠相比,李嘉誠的商業選擇,則顯得更加冷靜而務實。2025年開春,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突然傳出消息,要將海外港口業務賣給美國,其中就包括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巴拿馬運河。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以228億美元,出賣國家的港口自主權。尤其是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李嘉誠的舉動,更像是在“遞投名狀”,將中國港口經濟的鑰匙,拱手讓給他人。此舉一出,輿論嘩然,官媒紛紛質問,長和股票也應聲暴跌300億港元,監管部門更是啟動審查和風險預警,最終導致這筆交易未能如願。
事實上,早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李嘉誠就已買下巴拿馬運河,看中的不過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商業價值。2013年,他開始拋售內地資產,轉而將資金投向歐洲,其子李澤钜也同步將生意重心轉向歐美。對於外界的質疑,李家父子始終以“生意有買有賣”作為回應,似乎在他們眼中,隻有利益才是永恒的,而情懷與責任,則顯得無關緊要。從拋售內地房產,到出售銀行股票,李家始終在“賣賣賣”,國家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時,他賺得盆滿缽滿,被譽為“商界傳奇”,而一旦全球經濟稍有波動,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將資產變現。這種隻顧自身利益,不顧國家長遠發展的行為,早已讓其失去了作為首富應有的擔當與體麵。
一個是在國家最重要的場合接受全國人民的致敬,另一個卻身處輿論的風口浪尖,關鍵時刻保持沉默。霍家與李家的選擇,最終導致了截然不同的命運。霍家的傳承,是財富的積累,是治家的理念,更是愛國的情懷。而李家的故事,卻始終圍繞著金錢的算計,家國情懷,在李家的爭議中,隻能看到負麵傳聞。
霍家和李家的故事告訴国产AV蜜桃网站,真正的商業傳奇,絕不僅僅是懂得追逐利益,更是能夠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將國家利益置於首位。霍家為國家自豪,甘願為國家付出,也因此形成了良性循環。而李家隻想著自己的利益,最終也隻能暴露其真實麵目。在2025年閱兵所展現的強大國力麵前,霍震霆那句“國家越來越強”的感慨,顯得格外真摯而有力。
霍家和李家的區別,歸根到底隻是他們各自的選擇。霍家選擇與國家同舟共濟,成為愛國典範,也因此得到了國家給予的榮耀與體麵。而李家看似輝煌,卻完全忽視國家發展,最終被人民所拋棄。誰是真風光,誰是假體麵?早已一目了然。自私利益換來的“體麵”,終究會露出它的本來麵目,唯有與國家同行、被民心認可的家族榮光,才能經得起歲月的洗禮,成為被曆史銘記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