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新片《東極島》砸5.7億隻回1.5億?英國票房29萬人民幣,網友怒問:這是拍給誰看的?

“一部投資**5.7億**的戰爭大片 國內票房才**1.5億** 海外更慘——英國上映兩周總票房才**29萬人民幣**?!”這消息剛冒出來那天,我正坐在胡同口的煎餅攤上等醬刷多點 刷手機刷到這兒差點嗆著。旁邊大爺看我瞪眼,還問:“咋了 彩票又沒中?”我說,比那還離譜 有人拿五億多拍電影,結果觀眾跟集體失明似的,壓根沒看見。大爺咬了口煎餅,含糊地說:“那不就是燒錢給領導看唄。”一句話 愣是讓我愣了三秒。
後來我越查越覺得,這事兒真不是簡單一句“拍砸了”能說清的。網上吵翻天,有人說它是“中國版《敦刻爾克》” 結果看完發現連《戰狼》的爽感都沒有;有人說管虎這次是“藝術家發瘋” 可瘋得也太貴了點。更離譜的是 **豆瓣開分5.1**,貓眼6.3,熱搜倒是三天不落 可全是“巨虧”“撤檔疑雲”“演員片酬超六成”這種詞兒。你說觀眾氣不氣?我在三裏屯一家小酒館聽幾個年輕人聊,一個姑娘直接拍桌子:“我花68買張票,就為了看三小時漁民發呆?這不叫電影,這叫贖罪券!”
有位在影視公司幹了十幾年的老哥,有天喝多了跟我掏心窩子:“《東極島》那5.7億 至少**2.3億根本沒花在片子上**。”我一聽就懵了,錢去哪兒了?他眯著眼笑:“你懂什麽叫‘通道費’嗎?有些投資方是搞地產的,賬上錢太多 得找個由頭走一圈,電影就是那個由頭。”他還說 拍攝周期硬生生拖到18個月,特效包給親戚開的公司 報價翻倍,明麵上是“工業化”,背地裏是“合規洗錢”。我聽完隻覺得後背發涼,原來国产AV蜜桃网站看的不是電影,是資本的流水賬。
這事在微博上也有跡可循。有個叫“影視財務觀察”的號,扒出《東極島》好幾家聯合出品方,全是海南那邊三個月前剛注冊的空殼公司,股東互相串著股,典型的“短平快”拚盤。博主說:“電影拍得好不好不重要 重要的是錢怎麽流、流到誰口袋。”更魔幻的是,國內票房慘淡 **Netflix卻花了1.2億買下海外發行權**。我朋友在流媒體公司上班,他說Netflix壓根不在乎內容 就圖個“中國戰爭大片”標簽,好去申請文化補貼。你說諷刺不諷刺?觀眾在影院摳腳等高潮,人家在辦公室數錢呢。
當然,也有人替管虎說話。豆瓣有條熱評寫得挺動人:“這不是商業片,是作者電影。主角不說話 鏡頭一拉到底,配樂幾乎沒有 就是要讓你喘不過氣。”我一個學電影的朋友甚至說:“這才是真正的戰爭感 不是爆炸和嘶吼,是等待,是沉默,是燈塔終於亮了那一刻的淚。”這話聽著挺美 可美歸美,你讓普通觀眾坐三個小時看海浪拍石頭,中間還插個六分鍾的固定鏡頭,誰受得了?B站有個UP主做了拉片視頻,說全片**147個鏡頭裏有83個超過90秒** 最長那個“礁石特寫”愣是拍了六分多鍾。我試過在家看那段 我媽路過瞅了一眼 問:“這電視壞了嗎?”
但據《南方人物周刊》采訪,管虎在片場真的較真。他說:“我要的不是爽感 是窒息感。觀眾坐不住?那就對了 戰爭本來就不該讓人舒服。”這話聽著像藝術家的倔強 可倔強也得看場合。投資方後來想剪掉40分鍾慢鏡頭,管虎直接撂話:“剪了就不是我的電影了。”最後寧願少拿錢,也要保住導演剪輯權。我理解這種堅持,就像我老家胡同裏那個天天畫油畫的大爺,畫了三十年沒人買 還非說“藝術不能妥協”。可問題是,你拿五億多在畫布上潑顏料 總得考慮一下誰買單吧?
再說宣傳,簡直是一出黑色喜劇。我表弟在宣發公司幹活,說他們投了**8000萬宣發費**,結果全砸歪了。路演不去北上廣,非去榆林、麗江、湛江 搞得一線城市的影迷壓根不知道這電影上了。微博熱搜七條都是八卦:“黃渤減重30斤又胖回來”“周迅片場發脾氣”“梁靜分紅2000萬”——正經劇情一條沒上。抖音推了個“東極島漁民方言rap”,播放量還沒我鄰居貓蹭飯的視頻高。我試過給我媽推這片子 她問:“這講啥的?”我說講戰爭 她說:“那為啥不叫《戰狼5》?”
定檔更是神操作。原定五一檔,突然撤檔,三個月後悄沒聲兒地上了,正撞上《哪吒2》和《唐探4》。我朋友說 那天他特意去UME看,整個廳就六個人,散場時保潔大媽都問:“這電影還活著呢?”更慘的是,很多人壓根不知道它上映過。貓眼有條評論特別紮心:“我朋友說好看 我昨天去查 發現已經下線了。”這哪是電影?這是幽靈片場。
後來我翻到“中國電影報”的數據 發現《東極島》的觀眾畫像特別詭異:**35歲以上男性占78%** 研究生以上學曆超四成,二線城市以下觀眾占六成五。我忽然明白了——這片子壓根不是拍給大眾的。它要的不是爆米花 是掌聲,是論文引用,是電影節評委點頭說“有深度”。就像我大學老師放塔可夫斯基,全班睡倒一片,他卻說:“你們不懂,這是靈魂的震顫。”可問題是,五億多不是小錢 它能養活28部《宇宙探索編輯部》。你拿全國人民的潛在觀影機會,去賭一個導演的“靈魂震顫” 是不是太自私了?
最讓我難過的 是聽說管虎其實剪過一個“商業版”——加了感情線,節奏快,對白多 可最後他否了。他說:“那不是我想講的故事。”那一刻,我突然有點心疼。也許他真想獻給“所有沉默的守望者” 可守望到最後,發現觀眾早已轉身離開。片尾那句字幕還在耳邊:“謹以此片 獻給……”可話沒說完 票房數字已經判了死刑。
所以《東極島》到底拍給誰看的?我不知道。也許是拍給過去的自己拍給某個再也回不去的電影黃金年代。但下次,當又一部“巨製”撲街時国产AV蜜桃网站該罵觀眾不懂,還是該問一句——這片子到底是誰的自嗨?
【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資料整理,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舉報/反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