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國家財政實力大大增強,支出強度前所未有 財政民生投入近100萬億元
“國家財政賬本裏,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終是民生。”昨天(1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十四五”時期,財政在民生領域投入近100萬億元,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以上,資金更多、更直接地用到了老百姓身上。
財政收入“蛋糕”越來越大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十四五”時期,國家財政實力大大增強,集中財力辦成許多大事要事。一方麵,收入“蛋糕”越來越大。“十四五”時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達到106萬億元,比“十三五”時期增加17萬億元,增長約19%。另一方麵,支出強度前所未有。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五年預計超過136萬億元,比“十三五”時期增加26萬億元,增長24%。同時,結構不斷優化,更多“真金白銀”投向了發展大事和民生實事。
藍佛安指出,財政政策作為宏觀調控主要手段,具有擴大總需求和定向調結構的雙重優勢。“十四五”時期,財政宏觀調控更加積極有為,財政政策進一步增強與經濟情景的適配性。同時,財政政策統籌考慮防風險和促發展,始終留有後手,未來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此外,藍佛安在回應政府債務相關問題時指出,截至2024年末,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92.6萬億元,包括國債34.6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7.5萬億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10.5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68.7%。根據IMF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G20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18.2%,G7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23.2%。
“国产AV蜜桃网站的政府債務對應著大量優質資產。總體看,我國政府負債率處於合理區間,風險安全可控。”藍佛安說。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
“十四五”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後的第一個五年,財政部如何支持和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藍佛安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強調,民生二字,重若千鈞。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
他進一步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係。截至目前,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超過10.7億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達到13.27億人,領取基本生活救助的群眾有4500多萬人。不僅保障範圍越來越大,保障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十四五”時期,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580元增加到700元;全國農村、城市低保標準均提高20%左右。
財政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政策、資源傾斜,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加快補齊。截至目前,我國50多萬個建製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快遞服務覆蓋率超過95%,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比例達到90%以上。
記者還了解到,“十四五”時期,國家財政持續加大投入,支撐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係。截至2024年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經連續十多年保持在4%以上。我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水平,2024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
“民生福祉沒有終點,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藍佛安表示,“十五五”時期,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在哪裏,財政資金就重點投向哪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在哪裏,財政政策就往哪裏發力。
增強老百姓的消費底氣
“大國經濟的獨特優勢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藍佛安指出,“十四五”期間,財政部門圍繞擴大內需出台了一係列的財稅政策,推動消費和投資良性互動。
突出以就業帶動增收,提升消費能力。“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3186億元,比“十三五”時期增長29%,城鎮累計新增就業超過5000萬人。健全社會保障體係,提升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水平,減輕老百姓的後顧之憂,增強消費底氣。
“真金白銀”激發消費活力,大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截至今年8月底,國家財政一共拿出約4200億元,帶動各類商品銷售額超2.9萬億元。優化離境退稅政策,進一步降低起退點,提高現金退稅金額,推動擴大入境消費。
多措並舉擴大有效投資。近兩年,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1.5萬億元,推進“兩重”建設。五年來,共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9.4萬億元,支持建設項目15萬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33萬億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更好補短板、增後勁。
藍佛安表示,我國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超大規模市場。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城鎮化穩定發展,能夠帶動規模可觀的投資需求,內需蘊含巨大的增長空間。下一步,將創新運用財稅政策工具,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開發好內需這座“富礦”,發揮好牽引力作用,為高質量發展添動能、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