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作者|劉遠舉
財經專欄作家
多家智庫研究員
近日,有遊客投訴浙江省紹興市魯迅紀念館,遊客稱,魯迅手裏夾著香煙的畫麵不妥,誤導青少年。這是最近反抽煙浪潮中的最新風波。
此前,在呼籲高鐵禁止泡麵後,管製呼籲也轉向了高鐵站台吸煙問題。高鐵全麵禁煙,抽煙的人就會趁著短暫停靠時,到站台上抽煙。有人表示,站台二手煙味比方便麵更不能忍,建議站台上也禁止吸煙。
對此,12306的回應較為折衷,工作人員稱,車站站台多為露天環境,目前並無禁煙規定,車站通常會設置專門的吸煙區及滅煙設施。
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室內公共場所嚴禁吸煙。站台並不屬於“室內”範圍,但有觀點認為,旅客上下車集中,站台人流大,在站台抽煙會影響到旅客,所以,不能視為通常意義上的“室外”。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凡事皆有兩麵,這是辯證法。
不能用“誇大風險”無限壓製他人自由
香煙是國家專賣,國家專賣的煙草,利稅是所有人都享受的,必然也需要承擔相應的代價。這是一個公共決策的硬幣兩麵,不可分割。
從這個意義上,高鐵站台是否禁煙,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人民內部矛盾,不必搞多數人的政治正確,不同聲音都可以暢所欲言。
首先,不能誇大技術性風險。支持站台禁煙,通常會誇大風險,比如站台有電子設備,煙頭會引發火災等等。
現在有一種風氣,就是讚同管製的時候,就隨意誇大甚至編造風險。比如,論述不能在地鐵喝水,隨口就說,萬一水灑到地上,引發短路,威脅行車安全。但是,下雨天,城市軌道交通難道要停運嗎?
再比如,有人耽誤了高鐵出發,隨口就說,影響高鐵運行,會產生撞車風險。但真的一點點水,耽誤兩分鍾,就會導致如此大的風險,那麽,最應該負責的是高鐵係統的設計方。這種沒有任何魯棒性(是一種“抗壓”能力,指係統在麵臨外部幹擾、環境變化或內部錯誤時,仍能保持穩定運行並產生預期結果的性質)、抗風險的係統,就是不合格的。
當然,實際上高鐵這麽一個專業係統,不會毫無風險抵抗力。高鐵運行幾十年,也從來沒有任何站台抽煙導致安全事故的報道。全世界也沒有因為地鐵車廂的一點水就導致行車事故的報道。
其次,應客觀估計健康風險。二手煙的危害是明確的,但是,生活是複雜的,它不僅僅是定性的、隻有性質判斷的邏輯,它也是定量的,必須在量上進行邏輯分析。這是因為,量的變化會帶來質的改變。
一個人穿著劣質衣服,衣服會散發甲醛,在車廂的密閉環境內,他身邊的人會吸入甲醛,那麽,要不要對劣質衣服進行檢測,禁止穿劣質衣服的人坐高鐵呢?
站台不是車廂,是敞開的,即便有頂也非常高,煙霧不容易聚集。油炸、爆炒時,油脂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也會產生多環芳烴、丙烯酰胺、苯並芘等致癌物。站台上,那幾秒鍾,10米遠處的煙,對人造成的危害,不會比家裏廚房的油煙更大。
風險的另一麵,是抽煙的人麵對的困境。現在車廂內全麵禁煙,已經做得很好了。抽煙的人,已經退了一步。煙是有癮的,如果站台也禁止吸煙,吸煙的人,長途乘車,是很難受的。
《上海市公共場所控製吸煙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控製吸煙條例》的確規定了,“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台和等候隊伍所在區域”禁止吸煙。但這是針對的城市場景。這些場景下,吸煙的人,隻需要走出這個區域就可以了,很容易找到替代的地方。但在高鐵停靠時,吸煙的人不可能走出火車站。
抽煙的人已經退了一步,凡事不可太盡。嚴厲的禁煙會產生很多偷偷抽煙的人,反而會產生更真實的風險。
其實,高鐵站台解決抽煙問題並不複雜。機場設置吸煙室,是因為整個機場都在室內,必須用一個專門的密閉空間,並用專門的風道把煙引出去。對高鐵站台來說,就簡單多了。隻需在站台上放幾把電扇,把煙吹散。至於冬天有些冷,那就讓吸煙的人自己去判斷,為了煙癮,值不值得。
過度追求積極自由,反而讓自己沒了自由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最近的諸多關於方便麵、孩子發出聲音、抽煙,都涉及公共行為中的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
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於1958年在《兩種自由概念》中提出了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的概念。消極自由就是:免除XXX的自由,即個人不受外部力量幹涉的自由,国产AV蜜桃网站的行動沒有某種“特殊障礙”即他人的強製。
而積極自由就是:去做XXX的自由,比如一個人有追求幸福的自由。
更簡單地說,消極自由是關起門來的自由,積極自由指被其他人認可、接納、承認的自由。
從這個概念看現在的高鐵上的諸多爭論就比較清晰了。公共場所抽煙當然有明顯的外部性,所以,抽煙不是一個消極自由,而是一個積極自由。小孩發出聲音,吃方便麵,都有外部性,都是一種積極自由,都需要社會接納。
過度地追求積極自由,會形成對他人權利的侵犯。但反過來,集體憑借輿論上的多數,不接納個體積極自由的任何成本——哪怕這個成本非常非常小,也一律拒絕,那麽,最終也會損害消極自由。
這就意味著,如果国产AV蜜桃网站要保護消極自由,就必須某種程度上,容忍積極自由。多數對少數的壓製,哪怕僅僅是在積極自由領域,但基於現代社會無所不在的聯係,最終,也會抑製消極自由。最終,一個兩歲孩子飛機上哭,這種人性最基本的自由,也會被陌生人關進衛生間“立規矩”。
待到投訴紹興魯迅紀念館展示魯迅抽煙的畫像,實質上,就是連展示畫像——這已經是消極自由——帶來的一丁點外部性都不接受了。
實現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機製,就是誇大外部性的風險,誇大損害。比如,在轟隆運行的列車上,要求休息的安靜,誇大雜音的損害;在高鐵上,要求不能聞到方便麵味道,誇大方便麵味道帶來的不適;在紹興魯迅紀念館,誇大畫麵對青少年的影響。
這類行為誇大外部性,誇大損害,不承認個人積極自由的正當性,最終,會損害消極自由,讓關起門來的自由,也無法實現。
本文係鳳凰網評論部特約原創稿件,僅代表作者立場。
編輯|柏林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