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養鴿人董洋:和平鴿歸巢後飲食有講究
作者:昨天改的名 來源:德陽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5評論數:
董洋家的鴿子參與了紀念活動征集。本報記者 鄧偉攝
“從我老祖兒那輩,就在這胡同住,養鴿也是從那時候就傳下來的愛好,已經100多年了。”家住北京後海西沿的董洋,是家裏第四代養鴿人。他的父親、爺爺、祖爺爺,包括身邊的叔叔伯伯都愛鴿子。這次紀念大會,董洋提供了30隻和平鴿。他說,鴿子代表全家參加了這次國家重大活動,感到非常光榮。
9月3日上午,董洋陪著70歲的父親和10歲的女兒,在電視機前完整地觀看了紀念大會直播。活動最後,8萬羽和平鴿振翅高飛,祖孫二人坐不住了。“爸爸!咱家鴿子啥時候回來?它們能找到家嗎?我想上房等著!”女兒三步並作兩步地就想往房頂爬。父親也往屋外走,嘴裏說著:“我得給它們準備點電解質水,補充能量。”
董洋家住的平房院,麵積不大。為了不打擾周邊街坊生活,他們把鴿籠安置在了房頂上。爬上兩個近乎垂直的鐵架樓梯,就能看到數十隻信鴿在籠子裏悠閑散步。董洋忙活著給即將歸巢的鴿子準備水,解釋道:“鴿子跟人一樣,劇烈運動之後不宜馬上喝水,我準備過個半小時給它們喂點電解質水,今天一天就不喂食了,讓它們緩緩。”
鴿籠旁,還堆著鴿子“執行任務”前沒吃完的麥粒,這也是董洋專門為鴿子參加紀念大會準備的糧食。“玉米和豆子這些常見的糧食不適合,因為不易消化,容易讓鴿子在新環境下出現應激反應。所以我在它們出發前喂了點清淡的麥粒,還有藥品,幫助它們調整腸道、預防傳染病。”董洋說。
談及鴿子喂養,董洋說得頭頭是道。他說,這都是老祖傳下來的養鴿經驗。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四代養鴿的世家差點斷了養鴿的傳統。約10年前,女兒的降生讓這個家變得忙碌起來。孩子剛出生那幾年,由於顧不上,家中便沒再養鴿。
直到前兩年,董洋母親去世,女兒也長大了,父親主動提出,想養幾隻鴿子。董洋說,鴿子於他和父親而言,像是情感寄托,所以非常支持父親重拾這個愛好。
剛調好電解質水,鴿子們就陸續歸巢。董洋激動地說:“歡迎回家!”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