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不知道大家的首頁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最近徹底被一個叫CORTIS的團給“霸屏”了。跳舞步伐參差,唱歌偶有失誤,表情管理全憑運氣。這般畫風清奇的“非典型男團”,短短三月竟躋身年度現象級頂流,如此逆襲,著實魔幻非常!有人吐槽這是娛樂圈擺爛,但我卻覺得,這分明是“普通人美學”的逆襲好嗎!
一、我入坑那個晚上,簡直不要太真實。大數據給我推了他們的直播切片:五個哥們縮在大排檔小凳子上,一手擼串一手念黑粉評論。“你們修音師是按小時加錢嗎?”其中一個兄弟直接笑瘋:“修什麽修,這段直接原聲輸出,勇不勇?他抄起吉他便放聲高歌,盡管曲調早已走樣,可那股“我行我素,任爾評說”的灑脫勁兒,竟讓我瞬間破防。這不正是大學時宿醉後在天台縱情放歌的兄弟嗎?不做作,不矜貴,偶爾帶點憨態傻氣,於率真質樸間,讓人不自覺心生親近之感。CORTIS能火,第一刀就砍碎了偶像工業那層厚厚的濾鏡。別人家idol是高定加身、海外取景,他們倒好,直接帶你看城中村出租屋、電子廠流水線。主唱阿強以前送外賣,自曝最慘一單超時被罵哭,蹲路邊含淚幹完麻辣燙;舞擔小原直接曬工牌:“哥這節奏感,全是流水線上練出來的機械記憶!妙哉!此等人物,豈止是愛豆這般簡單。分明宛如互聯網世界裏的嘴替使者,又似並肩奮進的工友,陪伴於網絡之途。
二、倘若你認定他們的走紅全然仰賴“真實”,那可就太過天真了。這團運營絕對拿捏了流量密碼,搞的不是傳統星工場那套,而是——“全網共創,你的愛豆你養成”。- 爆款曲《韭菜之歌》剛發,就配套魔性“跺腳舞挑戰”,從廣場舞阿姨到小學生,全員跟上毫無壓力;- MV直接讓粉絲拿手機拍片段,優秀二創直接剪進正片,這不比打投香?- 更絕的是每周開“策劃直播”,下一首唱啥、MV拍啥劇情,粉絲投票定,甚至歌詞都讓大家一起寫。這不就是沉浸式養崽?在粉絲們的認知裏,自己絕非任人收割的“韭菜”,而是懷揣著別樣期許,以“星途合夥人”的身份,三、當然也有人噴,說他們“唱跳雙廢,顏值路人,純靠審醜吸睛”。如今卻無端被冠以審醜之名,這究竟是審美之變,還是另有隱情?實際上,Z世代對泛濫的假臉、假唱與假數據現象早已忍無可忍。他們亦厭倦了那些如工業糖精般批量炮製的內容,渴望在紛繁世界中尋得真實與本真。CORTIS所呈現出的那種“糙”感,於不經意間實現了反向治愈,在喧囂浮躁中給予人別樣的心靈慰藉。就像日綜裏的“笨蛋人設”,越菜越快樂;或者北歐hygge風那種“窩在舊毛衣裏”的舒適感——人無癖不可愛,有點瑕疵才顯真。在心理學領域,存在“破窗效應”的反向運用,讓他人更易產生信賴之感。CORTIS直播跳錯動作就幹脆重跳一遍,唱劈了就自嘲“這段送我上熱搜”,這種“反正我就這樣”的鬆弛感,反而成了最強固粉利器。
四、說真的,CORTIS能爆,是不是也意味著——傳統娛樂造星模式,正在被互聯網邏輯重構?以前推偶像,靠的是鈔能力:聲樂老師、造型團隊、熱搜包年。但現在,CORTIS走的是“素人迭代路線”:用真人感圈第一波粉,用開放創作讓粉絲變成“自己人”,最後滾出一個自帶生長力的文化雪球。這絕非資本肆意操弄的虛妄遊戲,而是一場在認知維度上展開的降維打擊。五、作為一名5G衝浪老手,我覺得CORTIS能火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讓很多人看到:哪怕不在那條光鮮亮麗的流水線上,你也有機會發光。恰似六十年代搖滾樂將精英音樂自神壇拉下,此番CORTIS亦如重磅炸彈,一舉炸穿偶像工業那看似堅不可摧之牆,帶來震撼變革。他們或許不完美,但足夠真實;或許有爭議,但無法被忽視。這個世界終於不再隻有一種“成功模板”——你可以穿著拚多多T恤、吃著路邊攤,也一樣能成為千萬人的光。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