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花兩三萬元在直播間買的“老頭樂”竟是“塑料車”?
在某直播間裏,主播信誓旦旦地承諾“3000元就把四輪代步車給你包郵到家”,轉到私聊後,銷售人員卻表示“特價車需要搶名額,先付定金,搶不到就退款”。最終成交時,老人支付的金額往往高達兩三萬元。
近期,央視網《鋒麵》記者調查發現,市麵上出現了一種專門針對中老年人的“老頭樂”電動車銷售騙局。這些售價動輒上萬元的“老頭樂”沒有出廠合格證,虛標電池參數,上路就變“驚魂車”,而環環相扣的銷售套路讓消費者維權時困難重重。
像“玩具車”一樣的“老頭樂”
每天早上九點半,銷售“老頭樂”(低速四輪電動車)的直播間準時開播。
“這款瑪莎拉蒂造型的,全款落地價隻要3000元,帶電機帶電瓶,包郵包上牌!不交定金不交押金,收到車驗貨滿意後再付款!”在某直播間裏,一位號稱“廠家直銷”的女主播身後擺滿了四輪電動車,這些車的外形酷似各類名牌車。主播不時敲打車身展示材質,吸引了不少中老年觀眾留言谘詢。
直播截圖
楊蕾的父親常年在重慶的鄉鎮生活,一直想有一輛能遮風擋雨的四輪車代步運輸。盡管不相信車子真會這麽便宜,但看到“廠家直銷”的直播後,他還是留下了自己的聯係方式。很快,有銷售添加他為好友,引導其下單購買。
“直播間裏是咱原價一兩萬元的車子,特價車名額很有限,可以先交1000元定金試著排一排,如果搶不到名額,選擇其他車型也有折扣。 ”銷售人員自有一套“話術”:大型、高配置的車子電機更好,跑得更遠,售價是兩萬多塊錢。如果交了定金,即使搶不到特價車,買其他車型也有優惠,“原價23000元的車打完折是18000元,配上增程器能跑三百多公裏”。
楊蕾的父親瀏覽了這名銷售人員的朋友圈,發現都是車輛生產、客人轉賬、送貨上門的視頻。該銷售人員表示,自己做這行已有很多年,經驗豐富。
考慮到村裏都是山路,楊蕾的父親選了“更昂貴、質量更好”的車子,花了21000多元,差不多是他打工一年的收入。物流公司運到的那天,楊蕾的父親早早在高速路口“接車”。按照該銷售人員的說法,試駕後不滿意可以退貨並全額退款。從路口往家開的過程中,他發現,車子有點“不太對勁”。
“車跑到離我家還有五六公裏的地方就熄火了,當時我和我爸一起把新車拖回來的。”楊蕾告訴央視網《鋒麵》記者,當時她在家裏,聽父親打來電話說車卡死在半路上時,她的第一反應是“嚇死了”,“人別再出點什麽事兒”。等車到家後她和父親仔細檢查發現,電機已經發燙了,“就跟要爆了一樣”,整車有嚴重的“塑料感”。此後,楊蕾的父親又試駕了兩天,其中一次車停在半坡熄火了,幾乎是連人帶車“出溜”下去了。
實際上,買到“三無老頭樂”的受害者並不止楊蕾一家。近期,數位消費者向央視網《鋒麵》記者反映,自己被“老頭樂”銷售人員套路了,花了數萬元買了質量低劣、形似玩具、沒有合格證的低速四輪電動車。
周伯友(化名)在某電商平台看到“老頭樂”的宣傳,發現“廠家直銷”的價格比線下店鋪便宜1萬元左右。“銷售人員說電池質保8年,還能免費換新、各種升級,真的說得非常好。”
周伯友的女兒周霞(化名)告訴央視網《鋒麵》記者,車子送到的時候,她也開了一次,“感覺很輕,沒有落地感”,仔細檢查後發現,“膠條跟亂打的一樣,不平整,底盤是焊接的,車輪也是歪的”。更重要的是,收到的車輛沒有合格證、發票等基本文件和票據。
“送到維修站檢查的時候,師傅說你這個電池太差了,怎麽買這麽劣質的車。”周霞說,如果打開銷售人員所說的“能開230公裏”的增程器,那麽車子的聲音會像拖拉機一樣大,並且彌漫著老式柴油機味。
在發現車輛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後,楊蕾、周伯友等人聯係售後服務人員,希望退車退款。然而,此時售後人員的說法則和購買前的承諾完全不同了。對方表示,可以補交1500元更換電機或零配件,但“退車是絕對不可能的”。楊蕾父親連續溝通兩次無果後,還被售後人員刪除好友了。
連環套路兜售“三無”產品
在采訪過程中,《鋒麵》記者注意到,“老頭樂”的銷售團隊普遍使用“直播間低價引流,私聊高價成交”的模式,引導消費者脫離平台進行交易。
“先是說加好友能發更詳細的產品資料,再表示一對一轉賬不讓平台賺取手續費,給国产AV蜜桃网站的價格也能更低。”周霞告訴央視網《鋒麵》記者,她曾表示不放心,但是銷售人員發來了一係列客戶的付款記錄和他們的發貨視頻,甚至自己的身份證。“後來維權的時候我才發現,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營業執照他始終沒有發給我。”
同樣的,楊蕾也是在幫父親投訴時才發現,自己甚至不知道所謂的廠家“具體地址”在哪裏。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指出,脫離平台私下交易存在多重風險,消費者可能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甚至找不到維權主體,但現實中不少商家或主播經常以私下可以打折優惠等方式誘導消費者進行私下交易。由於私下交易行為繞過了平台的日常管理,也逃避了有關部門的行政監管,所以更容易出現侵權問題,而且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往往很難通過正常渠道維權。
央視網《鋒麵》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銷售團隊組織嚴密,通常分為三個小組:直播間引流組負責用“聽起來很真”的話術吸引觀眾,低價引流;銷售組則誘導消費者一步步支付定金,並根據客戶心理推薦車型;財務組(往往是物流公司)專門負責收款,資金到賬後負責切斷聯係。周霞告訴記者,物流公司給了她付款碼,維權時她需要證明平台店鋪、銷售、物流公司三者是一家的,非常麻煩。
曾在某“新能源老年代步車”銷售公司做過銷售的黃明(化名)向央視網《鋒麵》記者透露:這些地區賣“老頭樂”的都是一個套路,主要騙農村地區的中老年人。“先讓你交一兩千元的定金,然後給你發視頻看車,看完再繼續交錢,湊夠5000元就發貨,到貨後再付尾款。”在他看來,除了套路以外,這種車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安全保障。“車子的配置、電池參數什麽的都是虛標的,開著開著突然斷電,讓老年人怎麽辦?”由於無法接受這一工作性質,黃明在入職一段時間後果斷辭職。
央視網《鋒麵》記者以應聘銷售人員的名義,通過某招聘軟件與“新能源老年代步車”經銷公司取得聯係。對方表示,銷售有現成的直播話術,應聘者可整理學習後前來麵試。公司會將潛在客戶信息分配給銷售人員,並根據固定話術推薦車型,促成交易。
瞞天過海的“廠區代步車”
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的“老頭樂”為何能順利地生產和銷售?四川德陽公安曾指出,很多廠家生產的“老頭樂”並非正規乘用車,而是以“廠區代步車”的名義申報生產的。陳音江表示,銷售商在明知消費者買來會用於在道路行駛的情況下,還隱瞞其“廠區代步車”的申報事實,大肆宣傳其“上路”功能,這是明顯的違法行為。
備注廠區代步車的合格證/受訪者供圖
央視網《鋒麵》記者查詢發現,在“工信部車輛產品信息查詢係統”中輸入車輛型號,可以核對實車是否在公告目錄內。不在公告目錄內的電動三輪車、四輪車不得注冊登記,未登記注冊的車輛嚴禁上道路行駛。
“因為国产AV蜜桃网站村裏、鎮上幾乎是看不見交警的,所以買的時候想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僥幸上路。”周霞表示,自己在銷售人員的朋友圈看到,其他購買者的家庭條件也並不好,“土路、磚頭砌的老房子,還花這麽多錢買了個心塞”。
北京市隆安(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延烽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經營者提供的商品質量不符合要求,消費者有權要求退款。但在這類案件中,“老頭樂”的生產銷售已形成完整的灰色產業鏈,整個鏈條環環設防,導致消費者維權時舉步維艱。
在采訪中,周霞表示,為了維權,她創建了多個賬號與銷售人員周旋,最終獲取了對方的營業執照信息。她還向公司注冊地的稅務局舉報對方存在偷稅漏稅行為,後稅務部門責令商家補開發票,從而坐實了商家的銷售事實。正是這兩份關鍵材料,為她後續投訴和維權提供了有力支撐。
央視網《鋒麵》記者了解到,周女士在當地12345政務服務熱線的幫助下,已啟動車輛核驗程序。她告訴記者,“經曆這麽多麻煩我才意識到,一開始就不該讓父母買‘老頭樂’”。
實際上,這些劣質“老頭樂”由於底盤輕、車身結構脆弱、製動性能差,上路行駛時極易側翻或引發交通事故,不僅會帶來嚴重的人身傷害,還可能讓購買者把養老錢賠得精光。
在直播間,銷售人員曾向消費者承諾:“不要駕照就能開”,而客戶多是七十多歲的老人,這一點精準迎合了部分老年群體對出行便利的需求。然而,以“廠區代步車”名義生產的“老頭樂”實際上僅限於景區、園區、廠區等封閉區域使用,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條所定義的“道路”上行駛,一旦上路,極可能被交警依法查扣。
陳音江也在采訪中呼籲老年消費者,不要為了圖一時方便,在不考慮安全的情況下購買這種“老頭樂”,“可能看起來占了便宜,但實際上要承擔更多財產乃至人身安全風險,得不償失。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有安全保障的合格產品”。
記者: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