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66/fe4bd/03d02.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兩大ERP巨頭半年虧損超10億,傳統IT巨頭轉型難在哪?

俯仰唯唯網俯仰唯唯網

兩大ERP巨頭半年虧損超10億,傳統IT巨頭轉型難在哪?

“雲大廠圍剿、外企IT巨頭固守,國產ERP腹背受壓。”

作者丨張嘉敏

編輯丨徐曉飛

“轉型的複雜度,讓眼下的成效低於業界的預期。”證券分析師劉蒙在用友、金蝶2025中期財報出來後向雷峰網如此點評道。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用友虧損約9.45億元,金蝶虧損0.98億元,共計超10億,兩家都延續了數年的虧損。這背後是中國兩大ERP巨頭持續的轉型陣痛。

在IT老兵趙傑看來,作為傳統IT行業龍頭,用友、金蝶在曆經數年後仍陷於虧損泥潭,主要原因在於“轉型”這張試卷太難了。“不僅要從傳統ERP向雲ERP轉,經受中國SaaS市場的洗禮,現在又疊加了AI大模型的變數。”

“轉型”是近些年懸在傳統IT軟件廠商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攸關存亡。

盡管用友、金蝶一直在積極求變:金蝶數次揮下大錘砸掉傳統服務器、傳統ERP;用友在高管任命、生態轉型上調整不斷。但時至今日,兩家依舊在轉型的路上。

為什麽傳統IT巨頭轉型這麽難?

01

傳統IT巨頭是否仍在夾縫求生?

不可否認,從財務軟件起家,在ERP市場浮沉近30年的用友、金蝶,如今已有深厚的行業積累。

截至今年上半年,以大中型客戶為主的用友累計服務了95萬多家企業,以中小客戶為主的金蝶用戶也已達700多萬家。但這背後的諸多新舊挑戰也開始顯露。

用友和金蝶誕生、成長於外企IT巨頭壟斷中國市場的夾縫之中。

在其誕生之初的1998年前後,SAP、Oracle等國際廠商占領了中國ERP軟件約90%的市場份額。過去20年,用友、金蝶憑借本土化、性價比等優勢逐漸崛起,在夾縫中求得一處立足之地,但市場化的高端領域仍是其難以完全攻下的堡壘。

眼下,在國內市場化領域,SAP、Oracle等廠商目前還占據大頭。

據相關統計數據,在中國汽車、半導體、電子等高端製造業,SAP以24.7%的份額位居第一,Oracle占16%,兩者合計40.7%,顯著高於用友(13.6%)和鼎捷(14.8%)。而在中國半導體行業,Oracle市占率更是超64%。

2020年以來,伴隨著Oracle、SAP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收縮,用友、金蝶迫切希望抓住信創替代窗口,進入原本由國際巨頭們掌握的高端市場。

“信創雖然帶來了機會,奈何這片紅海玩家多,需要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全麵比拚。”國內某ERP廠商高管吳曼向雷峰網表示。關於各家ERP廠商比拚的精彩故事,歡迎添加作者微信skylar_12_14互通有無。

不僅如此,由於此前在高端客戶上積累經驗不多,又逢雲轉型、AI轉型疊加,用友、金蝶兩大巨頭挑戰頗多,能否很好地接住信創機遇,實現自己與客戶的雙贏,還是一個未知數。

除了原有外企IT巨頭的擠壓外,客戶自研和新玩家的加入,也給用友、金蝶帶來壓力。

2019年,為了應對製裁危機,華為在尋找Oracle、SAP“平替”ERP產品的過程中選擇和用友合作,在發現用友並未能完全滿足需求後,開始轉向自研ERP。

2023年3月,華為自研MetaERP係統的消息傳出,用友、金蝶股價雙雙下跌,市值一度合計蒸發超百億。

雖然華為宣稱MetaERP暫不對外商業化,僅在內部使用,但這一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傳統IT巨頭,在高端市場上仍任重而道遠。

前有國際巨頭,後有國內大廠,用友、金蝶腹背受壓。

但不少國內ERP從業者並未對用友、金蝶失去信心,在IT老兵王寒看來:“做好ERP產品要基於對客戶多年的洞察,不是隨隨便便有技術就可以做。”

“在To B領域,技術的短板很容易追趕,但是對客戶的洞察很難在短時間內補齊,尤其是服務國央企,需要對不同的行業、需求、業務場景了解得非常透徹,隻有深度的融合才能做出好產品。”王寒解釋道。

02

大象轉型為何如此之難?

從財報上看,用友、金蝶眼下正處於向雲訂閱模式深度轉型的階段。

今年上半年,用友營收35.81億元,雲服務收入27.63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約77%;金蝶營收31.92億元,雲服務收入26.73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約84%。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用友虧損9.45億元,同比擴大19%;金蝶虧損9774萬元,同比收窄55.1%。

用友的扭虧似乎要比金蝶來得晚一些。

在業內人林靜看來,造成這一差異的部分原因在於,兩家的客戶結構有所不同。

用友的客戶結構以大型企業客戶為主,2025年上半年,用友的大型客戶業務收入占比64.7%;而金蝶更側重於服務中小型企業客戶,大型企業客戶收入僅占26.5%。

“用友比較難受的是服務國央企這樣的超大型客戶,轉型的難度比想象更大,因為項目周期比較長,一個項目可能要交付好幾年才能完成。”林靜表示。

他以大型國央企的財務場景為例:“十幾萬人、幾十萬人的國央企裏,各種分支機構獨立核算的、不獨立核算的非常複雜,而且這還隻是財務這一項。相較之下,以服務中小企業為主的IT廠商在轉型上往往會更快,畢竟業務場景簡單,企業層級也不複雜,最多兩層。”

除了業務場景複雜,服務大型國央企還涉及到數據安全和保密問題。

為了滿足客戶需求,用友付出了較高的定製化開發和運維成本,並為客戶部署私有雲和混合雲,這都拖累了毛利率。

研發成本高、定製化需求大、交付周期長,一直是困擾用友轉型的“老大難”問題。

以中小客戶為主的金蝶運氣似乎好一點,無需在私有雲、混合雲業務的博弈中消耗體力,同時通過公有雲模式穩定地增加雲訂閱收入,一步步縮窄虧損。

但金蝶也有自己的煩惱。

在經濟下行周期裏,中小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資深數字化轉型顧問孫磊告訴雷峰網,這兩年企業們在軟件工具上的決策周期正在變長,兜裏的錢少了,每一分都得攥緊了花。

“很多企業不願意再輕易嚐試新工具,能湊合用的舊係統就先不換,連剛需軟件也得反複比價、隻挑‘性價比最實在’的功能模塊,原本計劃的軟件升級更是一推再推。”更多市場動態和轉型故事,可添加作者微信skylar_12_14交流。

03

多番“自救”收效幾何?

事實上,用友、金蝶的持續虧損,是前期大量投入與眼下階段性收入之間的一個“剪刀差”所致。

智庫研究員凱文告訴雷峰網,“從傳統ERP向雲ERP轉型,需要前期持續的研發投入,再加上轉型後,傳統ERP的一次性銷售模式被按期付費的雲訂閱模式取代,讓用友金蝶們巨大的研發投入在短期內並未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近兩年,用友、金蝶也在一輪輪的降本中試圖“自救”。

首先是“減員”。

在企業角度,這是活下來的不得已之舉。

從2025年半年報看,用友、金蝶的裁員還在持續,用友員工相比2024年底減少2178人,金蝶減少1106人。

林靜向雷峰網表示,裁員某種意義上也是人員的汰換。

“大家可能看到的是裁員,但其實同時也在招人。向雲服務轉型之後,對人才的能力、結構需求跟之前相比有一些變化,這是正常現象。”

而在金蝶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林波透露,金蝶正在進行人員結構性調整,積極引進產品經理、AI方麵的人才。

其次,兩家巨頭也在盡力優化研發成本。

從2025年半年報看,金蝶研發費用同比下降了約3.9%。用友研發費用雖然同比增長了5.8%,但有一部分是前些年研發投入分攤到今天這筆賬上所致。這也是用友方麵解釋上半年業績虧損的原因之一。

此外,用友、金蝶也在押注“AI+SaaS”這一時代風口。

AI大模型既是風口,也是挑戰,留給兩大巨頭的考驗還有很多。

比如,AI服務的研發是否又會帶來新一輪的成本投入;大模型如何與現有產品深度融合而不至於流於形式。

再比如,AI Agent的出現是否會改變SaaS產品的商業邏輯;客戶在AI服務上的需求是否會對服務商現有生態體係造成衝擊……若對這些話題有體會看法,歡迎添加作者微信skylar_12_14交流。

用友、金蝶的轉型之路,仍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

長期關注用友、金蝶的王寒向雷峰網表示:“作為傳統IT行業的晴雨表,巨頭們一直被賦予更高的期待。大家希望他們在各方麵都要跑在前頭、做得更好,就像好學生就不能有一次考得差。但轉型的複雜性需要被大家看到,過程中有一些波折也很正常。”

注:文中劉蒙、趙傑、吳曼、王寒、林靜、孫磊、凱文皆為化名。

讚(1649)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俯仰唯唯網»兩大ERP巨頭半年虧損超10億,傳統IT巨頭轉型難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