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星期寵”傳言調查:繁育著最多的貓狗,也背負了最多的差評

在遼寧寵物市場開市的日子,各地商販都聚集此處。這裏的大多數貓狗,需要完成命運的一躍:品相上乘的被中介或寵物店老板帶走,跳躍成功;有瑕疵的、不好賣的,則在商販之間幾經轉手。當集市散去,角落裏可能出現整籠“跳躍失敗”的貓,或被送上狗車的狗。

貓貓狗狗市場.jpg

▲沈陽富興寵物小鎮,眾多貓貓等待主人

這裏是全國最大的寵物繁育輸出基地,每年向全國調運寵物犬貓500萬隻,占全國市場的六成以上。然而與“價格低、品種全”並存的,是“一些來自東北的貓狗活不過一周”的“星期寵”傳言。

“遼寧繁育著全國最好的寵物貓狗,同時也背負了最多的差評。”今年42歲的尚雪峰是鞍山市寵物商會執行會長,也是鞍山第三代寵物繁育人。他認為,遼寧不乏精品貓狗舍,但因行業缺乏標準、相關法律法規空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不僅消費者權益受損,犬貓生命健康也無法得到保障。

今年4月,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鞍山市鐵西區農業農村局等十餘家政府單位、行業機構及企業共同起草的《寵物犬貓交易服務指南》正式立項。作為參與起草者之一,尚雪峰希望指南的出台,能打通產業鏈信息不通暢的問題,讓貓狗繁育、運輸、交易的全過程都有據可查。

全國百分之六十的貓狗來自遼寧

集市上匯集寵物生意的一切資源

“周一家和寵物市場,周三、周五八家子寵物市場,周四沙河寵物市場。如果要找貓,建議你周六去沈陽的富星寵愛小鎮。”在遼寧,任何一個做寵物狗生意的人都能背順口溜似地告訴你以上信息。在這些集市上,一個寵物商人可以找到生意所需的所有資源:借配、直播、托運、寵物用品、檢疫檢測……

寵物用品6.jpg

▲寵物集市裏,除了寵物交易,還批發寵物用品、做直播、進行檢疫

鞍山鐵西區的八家子寵物市場是鞍山最大的寵物交易市場。巨大的鐵皮棚子下方,幾列鐵質展架從市場的一頭排到另一頭,架子上籠子摞籠子,裝著各色犬貓。八家子寵物市場自2001年建成,至今已有20多年的曆史。據遼寧日報,目前,八家子市場年客流量約30萬人,交易額約5億元。

集市 狗.jpg

▲寵物集市上的小狗

開市的日子,清晨5點就有商家帶著寵物在集市上擺攤。操著各地口音的商人在相中的攤位前停下腳步,戴好一次性塑料手套,抓起幼犬幼貓,查看麵部、牙齒,在嘈雜的犬吠聲中砍價。

集市 貓12.jpg

▲寵物集市上的小貓

通過網絡直播,這裏還可以“直達”全國各地的消費端。攤位打理好後,主播舉著手機,把市場裏裏外外“掃”一遍,碰到寵物外觀幹淨可愛的攤位就多停一會兒,用手勢向攤主詢價,加上自己的跑腿費,向屏幕另一端的觀眾報價。

鞍山市寵物商會執行會長尚雪峰回憶,大約在1980年代初期,一批頭腦靈活的鞍山人走南闖北,尋找商機。往北走的到了綏芬河、滿洲裏靠近邊境的地方,看到跨境而來的漂亮巨型犬,覺得稀奇,就帶回了鞍山。往南走的到了南方的口岸,帶回小型寵物犬。

這些來自國外的狗引起了一陣轟動。“如果哪天集市上出現了一條外國來的狗,大家會放下手裏的事,跑到集市圍觀。”

尚雪峰說,上世紀90年代,一些當地人有時間,手頭的積蓄做不了大投資,剛好夠買幾條狗。“結果就靠著養這幾條狗,把孩子送去上了大學,也給老人養老送了終。”2000年後,寵物貓的繁育也逐漸興起。

據鞍山發布,鞍山擁有近3萬繁育戶,已形成年交易量超200萬隻的百億級產業規模。據《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遼寧每年向全國調運寵物犬貓500萬隻,占全國市場的六成以上。

“賽級”貓身價可上10萬元

錯過最可愛2月齡麵臨“尷尬”

尚雪峰的種貓基地有2000平方米,400隻“米努特”種貓。在尚雪峰的貓舍,貓分為“賽級”“準賽級”和“寵物級”。“賽級”貓在貓賽上能拿成績,價格可上10萬元。“寵物級”的貓則麵向大眾,千元起步。貓自出生起就被精心照料,經過社會化訓練等養成良好習慣,三針疫苗打完、做完絕育身體恢複後才能被主人接走。

米努特貓貓42.jpg

▲尚雪峰繁育的米努特貓。 受訪者供圖

像這樣的精品貓舍犬舍價格高,在行業內不占大多數。那些散落在社區、鄉村的養殖戶,通常不直接麵向終端市場,而是將犬貓批發賣給中介。一旦中介壓低價格,養戶可能就壓縮成本——在犬貓2月齡左右、未接種疫苗時就出售。經過多次轉手,中介自己也難以說清手上的寵物最初來自哪家繁育戶,是否打過疫苗。

兩個月左右的幼崽最可愛,到了“尷尬期”(指貓狗快速生長期因身體比例失調、換毛等因素導致的暫時性外貌變化階段)就不好賣了。但2月齡的幼犬貓很脆弱,如果沒有接種過疫苗,在空氣不流通、擺滿動物、被人摸來摸去的環境裏,容易患病、死亡。可能剛交到買家手裏看上去還好好的,過了一段時間問題才顯現出來。

討價還價 貓16.jpg

▲討價還價中,一隻幼貓被買家拿起來查看

“相當一部分供應鏈被中間商壟斷。在流轉的過程中,貓狗可能應激,可能交叉感染、中暑、患傷寒等。消費者承擔了惡果,寵物店、中間商就甩鍋給繁育者,說寵物是東北來的。”尚雪峰說,“国产AV蜜桃网站業內有句自嘲的話,沒有一家貓舍不做販子,沒有一個販子不自稱貓舍。”

老李就是自稱貓舍的販子。坐在放著兩排金漸層貓貓籠舍的門店裏,老李教記者如何擺攤:“挑個人流量大的地方,放個小籠子,裝一小窩貓,坐個小板凳。別人問價格你就加他微信,說你家是做繁育的,身邊繁育戶也多。要什麽品種,你給我打電話,我去找貨源。”

老李說,他曾嚐試過專做金漸層繁育,養了將近100隻金漸層,但“貓降價降得快,養完賠錢”,需要盡快出手。去年,老李賣了大部分金漸層,留下幾隻撐起門麵。大部分時間,老李在市集上收貓,轉手加價賣給別人,有時候一天就能收200多隻貓。

老張則是回收瑕疵貓狗的人。他用小板車推著一籠貓,經過一個個售貓攤位:“賣100元一隻,收50元一隻!”兩隻貓打了起來,一隻藍貓眼睛被撓破,鮮血直流。老張把兩隻打架的貓扔出籠子,繼續往前走。

老張的生意是好收、難賣。賣貓的時候,他信口介紹貓的年齡、健康狀況,總是被經驗豐富的商人們一眼識破。收貓的時候,有的攤主不需要老張給錢,直接把精神狀態不好、品相差的貓塞進老張的籠子。

記者今年6月在沈陽、鞍山兩地數個寵物集市走訪時看到,最後也沒能賣出去的貓,有的被遺棄在角落裏;一些狗則被按斤賣給在市場旁等待的狗肉車。多名從業者介紹,狗肉車通常是散發著異味的卡車,載著滿是汙垢的籠舍。籠子裏不乏名貴寵物犬:柯基、法國鬥牛犬、邊牧、杜賓……但毛發髒亂,吐著舌頭喘粗氣。

一籠貓24.jpg

▲集市散場後,一籠貓被留在路邊

多位從業者向記者透露,狗肉車主更願意把狗賣給攔車救狗的誌願者——那些情急之下想花錢救命的人。

今年5月,有人花1500元從狗肉車上“淘”到一隻黑色的巨型雪納瑞。這隻雪納瑞外觀漂亮,性格極好,後來上了寵物展會,深受喜愛。但大多數上了狗肉車的狗,即使被救下,由於患傳染病、受傷、生存環境不佳等原因也難以存活。

在鞍山做流浪貓狗救助的老楊(化姓)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和誌願者每年會從狗肉車上救下千來隻狗,占基地救助動物總量的大多數。

救助基地5.jpg

▲老楊的流浪動物基地,多隻中大型犬居住在一間圈舍裏

走進老楊的基地,異味撲麵而來。一隻生病的鬥牛犬躺在籠舍裏,身上叮著蒼蠅。食盆裏的食物看上去不夠新鮮,貓砂盆也還未清理。幾十隻中大型犬被關在狹窄的圈舍裏,人一靠近,所有的狗都會擠到鐵籠前,發出海嘯般的狂吠。

老楊的基地隻能收容200隻左右的流浪動物,雖然通過愛心領養等方式實現“有進有出”,但基地總是處於飽和狀態。

飛速輪轉的“爆款”

追逐風口的失序繁育

藏獒和布偶貓曾是寵物市場的“爆款”。

但潮流是寵物繁育的指揮棒。一個“爆款”品種流行幾年後便逐漸失寵,市場開始眷顧另一個品種。

2000年到2012年左右,國內掀起一股“藏獒熱”,一條藏獒的成交價可過千萬。尚雪峰從小對寵物感興趣,在這股熱潮中“上頭”了。他拉上幾個好友,跑了幾個藏區找藏獒,進了約40條藏獒,“看見一條藏獒,就跟看見大明星一樣。”

藏獒買賣發展成產業後,為了追求某種特定的外觀特征,有人將藏獒與其它犬種雜交,藏獒變得臃腫憨厚,無法奔跑。

到了2012年,曾經狂熱膨脹的產業泡沫到了破滅邊緣,有價無市。“藏獒原本應奔跑在蒼茫的天地之間,注定無法走進城市的千家萬戶。”尚雪峰感歎,隨著藏獒經濟泡沫破滅,很多基因被汙染了的藏獒被帶到無人區“放生”。

2016年的一場貓展上,布偶貓登場,人們全都放下手裏的事,擁到台前觀看。尚雪峰也去了那場貓展,他意識到,布偶貓的“風口”要來了。

尚雪峰從鞍山一個貓商手中花3.9萬元買了一隻2個月大的布偶貓,又托朋友從國外購入幾隻成年的布偶貓。不到半年,第一窩幼貓出生了,一隻2月齡布偶貓的售價能達3萬元至6萬元。起初,尚雪峰做家庭式貓舍,一樓生活,二樓養了20多隻貓。2021年,尚雪峰把一個停產多年的鞋廠改造成種貓繁育基地,飼養了200多隻布偶貓。

一位熟悉布偶貓的從業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布偶貓最初是多個品種的貓混血,經過一係列沉澱和改良,最後形成了穩定的成熟雜交品種,“氣質‘仙’,毛中長。”

2019年左右,市場開始追捧“新臉版布偶貓”,它的臉更圓,耳朵更小,類似波斯貓。這種外觀的貓在幼年時看起來更圓潤可愛,尷尬期短,好賣。但有業內有聲音認為,這是一種退化而非改良。“布偶貓的品標,告訴你它是楔形、仙氣飄飄的,而非圓憨。貓有尷尬期,国产AV蜜桃网站應該尊重它本來的樣子,不能因為追求市場利益,將它無序地變成国产AV蜜桃网站期待的樣子。”

隨著“新臉版布偶”的爆火,布偶貓繁育同樣“卷”到失控。為了讓布偶貓的臉更圓、耳朵更小、毛更爆,有人用近親來繁育,折尾、遺傳性心肌炎等等先天性疾病襲來,一些布偶貓變得免疫力低下、蠢笨、沒精神、死亡率高。

2022年左右,“新臉版布偶貓”的火熱達到頂峰,一隻布偶貓的價格可過百萬,二三十萬元的成交價也不罕見。帶有“新臉”性狀的種貓,借配一次的價格從一兩萬漲到了四五萬。察覺到布偶貓市場已經不健康,尚雪峰退出賽道。

果然,隨著市場飽和,遺傳病、死亡率攀升等問題的爆發,布偶貓市場斷崖式崩塌,價格垮了。

一名有十多年貓狗繁育經驗的從業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人為無序雜交導致動物變形的案例還發生在其它寵物身上。拉布拉多尷尬期長嘴長臉,有人通過雜交配種,讓幼崽時期的拉布拉多臉部肉增多,顯得圓潤。但這種拉布拉多長大後會變得臃腫醜陋。“還有不少網絡流行品種,如貴賓犬配比熊犬叫泰迪熊,藍貓配矮腳貓叫矮腳藍貓……”

1757144641843631.jpg

▲人為繁育的狗狗

國內首個寵物犬貓交易

規範性文件正在起草

作為有生命的“伴侶動物”,貓狗並非一件簡單的商品。在這一行業急劇膨脹之時,行業規範和相關法律法規的空白也亟需填補。

今年年初,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省畜牧獸醫學會、遼寧省動物疫病預防控製中心、沈陽農業大學等30餘家單位組建的遼寧省伴侶動物(寵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獲批成立。據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公眾號,2024年12月31日,遼寧省伴侶動物(寵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成立,專業範圍主要包括伴侶動物疾病防控、診療、護理、寄養、訓練、飼養管理等。

今年4月,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鞍山市鐵西區農業農村局等十餘家政府單位、行業機構及企業共同起草的《寵物犬貓交易服務指南》正式立項。

據寵物行業白皮書,這是國內首個針對寵物犬貓交易全流程的規範性文件,該標準從資質審核、健康保障、交易流程、運輸交付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旨在破解行業長期存在的“星期貓狗”、貨不對板、動物福利缺失等突出問題。

尚雪峰也參與了《寵物犬貓交易服務指南》的起草。“它細化到具體流程,比如貓狗需要滿足多少體重、接種多少疫苗、按照什麽樣的流程交付到消費者手裏。”尚雪峰認為,這樣的標準能打通產業鏈信息不通暢的問題,例如將犬貓的信息錄入互聯網數據庫,讓犬貓繁育、運輸、交易的全過程都有據可查:“掃一個碼,就知道寵物的父母是誰、健康程度如何、繁育人是誰、打了多少針疫苗、誰收的、裝倉之前是多少體重、運輸途經哪裏。”尚雪峰說:“至少知道,誰要為它負責。”

紅星新聞記者 王語琤攝影報道

德陽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