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候幹燥,晝夜溫差大,兒童呼吸道變得格外脆弱,成為了疾病侵襲的“重災區”,咳嗽聲此起彼伏,讓家長們憂心不已。
作為“京城小兒周”傳人的周亞男主任,堅持“有是證,用是藥”的行醫準則,精準辨證,對證下藥,力求以最小的藥物幹預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不僅關注咳嗽症狀的緩解,更重視調整兒童的脾胃功能、腸道菌群,恢複其免疫平衡,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三代“小兒周”:傳承堅守,中醫緣起
周亞男生於中醫世家,其祖父為國家名老中醫、北京中醫醫院建院元老、京城首批“兒科聖手”周慕新。周老一手創立“京城小兒周”學派,看病素以“穩、準、快”著稱,經常教育學生“讓患者能來一次就不要來兩次!”所以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周一趟”。父親周誌仁承襲衣缽,並拜師“金針”牛澤華,因精研嬰童頑疾及老年雜病,被譽為“嬰孩衛士”、“翁叟仙使”。
周亞男爺爺“京城小兒周”周慕新
周亞男與父親周誌仁
在家庭濃鬱的中醫文化熏陶下,周亞男自幼便與中醫結下了不解之緣。上小學時,周亞男便開始在父親的要求下背誦中醫經典與湯頭歌訣,隨父出診抄方並堅持30餘年。當看到一個個病人在父親的精心治療下逐漸康複,周亞男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周亞男回憶:曾經有一個28天大的嬰兒,不幸罹患重症肺炎,醫院搶救無效後,家人幾乎打算放棄治療。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找到了父親,父親憑借精湛的醫術,僅用兩天時間,通過兩診六副藥後,孩子竟奇跡般地脫離了生命危險。
到了初中,周亞男一邊上學一邊跟診抄方,並堅持背誦中醫書籍。家人要求她充分利用“馬上、枕上、廁上”的零碎時間讀書,抓緊一切空餘時間學習。
為節省時間,她常常在上下學的路上,邊騎自行車邊背誦。有一次,她邊看紙條背誦邊騎自行車,一不小心鑽到了無軌電車的車輪下。自行車車輪被壓癟,書包也滑到了車底下。這次意外,並未阻擋她學習中醫的腳步,反而讓她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上世紀90年代初,周亞男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有幸先後跟隨“傷寒泰鬥”劉渡舟,兒科大家劉弼臣及孔門再傳弟子、首都國醫名師鄧貴成等名醫跟診抄方數載,博采眾家之長,集家傳師承與學院教育於一身,在《中國臨床醫生雜誌》、《北京中醫藥》等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發表多篇專業學術論文。
周亞男在傷寒大家劉渡舟先生指導下,潛心鑽研《傷寒論》,並得到了劉渡舟老師的評語:“學習勤奮、基本功紮實,悟性較好,能完成老師交給的作業。獨立診治時,多能與老師辨證相合。”
周亞男與恩師劉渡舟教授
這段寶貴的學習經曆,讓她深刻領悟到“有是證,用是方”的辨證精髓,更將家傳醫術與各位恩師的理論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京城小兒周”兒科診療體係。在她心中,中醫並非“祖傳秘方”,而是“祖傳思維”——辨陰陽、察虛實、調氣血、分寒熱,這才是“小兒周”傳承至今的真正“秘方”。
行醫準則:“有是證,用是藥”
“有是證,用是藥”是周亞男家族三代人的行醫準則。
“有是病而用是藥,則病當之;無是病而用是藥,則元氣當之。”周亞男介紹,當人得病時,該用什麽藥就用什麽藥,目的是為了治病,且不對人體造成傷害;如果沒有得病或者用藥不對證,則會傷及元氣。因此,在治療小兒咳嗽等病症時,無論藥物的好壞,一定要對證下藥,這是保證治療效果、保障患者安全的關鍵。
中醫解讀小兒咳嗽
中醫理論認為,小兒咳嗽多與陰陽失調有關。兒童體質特殊,表現為“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易饑易飽、易於傳變、易於感觸、易於傷陰、一藥而愈(易於康複)”,即容易虛實夾雜、寒熱並存、傳變迅速…辨證時主要從八綱辨證(表裏、陰陽、虛實、寒熱)入手,結合兒童的生理和病理特點,進行個體化治療。
小兒咳嗽四大常見原因
周亞男介紹,引起秋季小兒咳嗽的常見原因主要有四方麵:
一是呼吸道感染。秋季溫差大,兒童容易因受涼而導致呼吸道受寒冷刺激,進而引發咳嗽。此外,兒童的抵抗力較弱,呼吸道發育尚未完善,供血和供氧不足,容易引起感染;
二是過敏。當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時,過敏症狀會加重,尤其是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病史的兒童;
三是慢性病症。一些長期患有哮喘、鼻炎、咽炎或鼻竇炎等慢性病的兒童,在遇到季節轉換或過敏原刺激時,這些慢性病容易發作,導致咳嗽;
四是不當生活習慣。民間素來都有貼秋膘的說法,一些家長在立秋日馬上就給孩子大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海鮮、牛羊肉等,由於進補不當,導致孩子積食消化不良,引起胃食管反流,加上給孩子穿短褲、光腳走路,以及外寒和過敏因素疊加,容易引發咳嗽。
小兒咳嗽常見分類
小兒咳嗽主要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風燥咳嗽和食積咳嗽等類型。周亞男介紹,風寒咳嗽表現為咳嗽聲重,痰白清稀,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狀;風熱咳嗽表現為咳嗽痰黃,咽喉腫痛,伴有發熱等症狀;風燥咳嗽表現為幹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咽喉幹癢等症狀。食積咳嗽表現為咳嗽伴有腹脹納呆、口臭噯氣,痰多反酸等症。
小兒咳嗽的治療:中醫為本,多元結合
周亞男指出,兒童具有“髒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容易受外邪侵襲,導致咳嗽等病症的發生。並且,兒童還具有“發病容易、傳變迅速,髒氣清靈、易趨康複”的病理特點,在治療由呼吸係統疾病、過敏性疾病等引發的咳嗽時,不能僅關注咳嗽症狀本身,更要清除病原體,祛除致病病因。
同時,還需注重調整兒童的脾胃功能、腸道菌群,恢複其免疫平衡,提高機體抵抗力,保證兒童生長發育的正常進行。
鑒於兒童生理病理的特殊性,除中醫“望聞問切”辨證論治及整體治療的宏觀思維模式之外,還需結合西醫的微觀思維模式辨病論治,“病證結合”的思維模式以期取得更加理想的遠期療效。
周亞男強調,在臨床治療中,不僅要看咳嗽表麵症狀是否消失,更要關注組織內部的修複,防止病情反複。
例如,周亞男經常在中醫四診合參的基礎上,參考西醫的生理病理學檢查和診斷結果,達到精細化個體化治療,像鼻竇炎導致鼻涕倒流刺激引發的咳嗽,中醫中藥治療同時融合西醫臨床檢查結果,以從根本上解決困擾患者的頑疾。
在治療手段上,主要采用中藥湯劑治療小兒咳嗽。這是因為中藥不僅能治療咳嗽,還能調整兒童的脾胃功能、腸道菌群,幫助恢複其免疫平衡、改善機體抵抗力。
此外,周亞男強調,小兒咳嗽與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咳嗽、鼻塞、過敏、打鼾等症狀會影響孩子的氧氣供應,幹擾新陳代謝,進而阻礙孩子的生長發育。因此,治療咳嗽時,還需密切關注引發咳嗽的原因及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通過祛除病因、調整脾胃功能、恢複腸道功能等綜合措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於生活細節中預防,方能防患於未然
周亞男主任指出,兒童秋季咳嗽的預防需多管齊下:
由於秋季晝夜溫差大,家長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為孩子適時增減衣物,防止其受寒;在飲食方麵,需合理規劃,避免孩子過多攝入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飲食均衡以預防消化不良;在居住環境上,要保證夜間房間恒溫,降低孩子受涼幾率;若孩子處於咳嗽期間,應避免其進行劇烈運動,防止病情加重;對於有過敏史的兒童,家長要密切關注過敏源,發病期間盡量讓孩子避免接觸。
(本文來源:日照新聞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係。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