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5 來源:不虞之譽網作者:斯蒂芬晚安安
文/王恩博
中國服務消費增長勢頭已快過商品消費,但還遠未觸及發展“天花板”。
2020年至2024年,全國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9.6%。現在民眾每花10元,就有4.6元用在服務消費上。今年以來,全國服務消費占比持續提升。
德勤中國政府與公共政策副主管合夥人李鵬在2025年服貿會期間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說,未來五年,中國服務消費市場將在人口結構變遷、技術創新迭代與政策精準引導等多重驅動下,湧現一批兼具增長爆發力與產業變革力的“黑馬”。
德勤中國政府與公共政策副主管合夥人李鵬在2025年服貿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服務消費增速快跑影響深遠
國是直通車:中國的服務消費增速已超過商品消費,這一變化對經濟結構意味著什麽?
李鵬:中國服務消費增速超過商品消費,對經濟結構有著深遠影響。
從產業結構角度看,這意味著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過去1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平均為54.6%,服務消費的快速增長,將進一步推動這一比重提升,促使經濟結構從以工業和商品貿易為主,向服務經濟加速轉型,有利於形成更具活力與韌性的經濟結構。
從消費結構層麵分析,這表明居民消費觀念從注重物質商品,轉向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體驗,像旅遊、文化、健康服務等領域需求激增,反過來會刺激相關產業發展,加速產業升級,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國是直通車:全球服務消費正出現哪些新趨勢?中國在哪些方麵展現出引領性?
李鵬:全球服務消費呈現數字化、綠色化、個性化定製與注重體驗等新趨勢。
在數字化方麵,“AI+消費”“IP+消費”等新業態層出不窮,數字技術的發展也促使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數字醫療、跨境電商等非接觸式服務需求激增,數字交付的服務貿易占比持續提升;
綠色化方麵,對環保、可持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低碳、可持續的服務模式受到青睞;
而隨著消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定製服務也成為潮流,消費者從購買商品轉向更多享受服務體驗。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服務消費市場之一,還在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服務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為全球服務貿易創新提供了“中國樣板”。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龐大,數字服務產業優勢明顯,在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支撐下,數字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在綠色服務貿易領域,中國積極推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的服務貿易發展;在個性化定製方麵,中國的電商和互聯網平台憑借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也能很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等。
“黑馬”領域兼具爆發力與變革力
國是直通車:未來五年,中國服務消費還有哪些潛在“黑馬”領域?
李鵬:未來五年,中國服務消費市場將在人口結構變遷、技術創新迭代與政策精準引導的多重驅動下,將湧現出一批兼具增長爆發力與產業變革力的“黑馬”領域。
銀發經濟服務,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護理、老年旅遊、健康管理等服務需求將大幅增長。隨著智慧康養和社區服務的加速滲透,財政補貼推動社區養老站點建設,家庭病床、遠程診療等服務需求將不斷增長。
體育消費方麵,場館革新與賽事經濟的雙向賦能,體育賽事、健身指導、戶外運動等服務潛力巨大,電競、馬拉鬆等國際頂級賽事的舉辦以及體育場館智能化改造將推動行業發展。
人工智能與服務消費深度融合將催生全新業態。如AI健康顧問、AI教育導師、AI法律服務等智能服務模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旅遊消費中,低空經濟如跳傘飛行、空中遊覽等新興項目,以及特色旅遊列車線路的開通,將為行業注入新活力。
與此同時,寵物經濟正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升級”,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突破千億元。寵物經濟、綠色能源服務等領域也有望憑借消費升級和技術進步,成為服務消費新增長點。
跨國公司“解鎖”中國市場迎良機
國是直通車:隨著中國市場對高端醫療、金融服務、數字文娛的需求上升,跨國企業將迎來哪些新機會?
李鵬:中國市場在高端醫療、金融服務、數字文娛領域的需求增長,跨國企業可依托相關經驗與技術優勢,充分利用這些潛在的市場機會加速發展。
例如在高端醫療領域,跨國藥企、醫療設備商可依托技術優勢,參與精準醫療、抗衰老診療等細分市場合作;在金融服務領域,外資機構在財富管理、綠色金融、跨境金融等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滿足市場升級需求;在數字文娛領域,跨國內容平台、IP運營企業可通過合製內容、技術授權等方式進入中國數字消費市場等。
國是直通車:本屆服貿會吸引了近2000家企業線下參展,對世界各國如何借助服貿會這一平台實現合作共贏有何期待?
李鵬:本屆服貿會以“數智領航,服貿煥新”為主題,恰好踩中了全球服務貿易轉型的核心賽道。我期待各國參展方能充分借助這一窗口:一方麵展示本國在數字服務、綠色服務、專業服務等領域的特色能力,另一方麵通過服貿會的對接機製,與中國及其他國家在上下遊資源整合、創新合作模式探索上找到突破口。
早在2014年,德勤便在國際化專業服務機構中率先成立“德勤國資國企發展研究中心”,這一布局本身就與服務貿易“賦能實體、鏈接全球”的邏輯深度綁定。
本質上,服貿會的“共贏”不是簡單的資源交換,而是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的深度融合。希望各國參展方將我國服貿會視為“解鎖”中國服務市場、鏈接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與平台。通過深化數字智能、綠色經濟等前沿領域的開放協作,共同塑造包容普惠、強韌性、可持續的全球服務貿易新圖景。
【編輯:黃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