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艳星狄娜:国色天香不爱金钱爱祖国,后来成为大将罗瑞卿儿媳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世纪香港娱乐圈的浪潮里,有个女人活成了“反套路”的代名词——她是被捧为“亚洲最性感女性”的艳星,却偏要撕开标签去搞航天。

她曾被泰国总理弟弟追着宠,最后却选择嫁给开国大将的儿子;别人在娱乐圈捞金时,她早早喊出“港人爱国是本分”。

去世后还让新华社专门发稿悼念,这个人,就是狄娜,一个把人生过成“反转剧”的传奇女性。

1945 年,狄娜在广东兴宁出生,原名梁帼馨,父亲是法律教授兼广东省税务局副局长,母亲是明末武将后裔,家族世代书香。

4 岁时父亲病逝,家族瞬间失去支柱。母亲变卖嫁妆接手米铺,勉强维持生计。10 岁时,狄娜被送往澳门圣罗撒女子学校寄宿。

在这所教会学校,她却因老师无理扣分愤然退学,后来转去国际学校,又因 “跟老师争历史观点” 再次辍学,这种骨子里的 “不服软”,成了她闯世界的底气。

1961年,17岁的狄娜因一支香皂广告走红港澳,次年,她在香港半岛酒店的慈善舞会上结识泰国总理弟弟汤顿。

为了追狄娜,汤顿直接“放大招”:他知道狄娜想当演员,就动用自己的人脉,在泰国筹拍了一部叫《七虎歼霸》的电影,专门给她量身定做女主角。

这部电影的排面,放在今天都算“顶流配置”——不仅请了七位泰国当时最火的影帝给她当配角,还跟泰国军方打招呼,让空军出动战机拍实景戏,连剧组的安保都是军队里的骑警。

1963年电影上映,狄娜在里面演一个潜入敌营的女特工,一会儿穿旗袍耍计谋,一会儿扛着枪跟敌人周旋。

影片在东南亚一上映就爆了,泰国影院连映三个月都满座,马来西亚的观众甚至专门跨国来看,可争议也跟着来:保守派的报纸骂她“穿着暴露,伤风败俗”。

宗教人士还呼吁“抵制这种坏女人电影”;但年轻人却把她当偶像,女生模仿她的发型,男生把她的海报贴在床头。

狄娜在泰国待了三年,汤顿把她宠成了“公主”,出门有豪车接送,住的是带泳池的别墅,连她随口说一句“喜欢吃芒果”,第二天就有专人从泰国南部空运新鲜芒果过来。

1965年,狄娜跟汤顿提了分手,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她受不了“被圈养”的日子,“我不想一辈子只做‘汤顿的女人’,我要自己的名字被记住”。

离开泰国时,汤顿给她留了一大笔钱和一堆人脉联系方式,可狄娜只带了一个行李箱,里面装着几件衣服和一本记满人名的笔记本,回到了香港。

刚回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就找上门了——当时邵氏是香港影坛的“大哥大”,老板邵逸夫看中了狄娜在东南亚的名气,想签她拍风月片。

狄娜一开始是拒绝的,她想拍正剧,可邵氏的负责人直接泼了冷水,现在香港观众就爱看武侠片和风月片,你顶着‘东南亚艳星’的标签,不拍这个拍什么?难道去演丫鬟?

现实摆在面前,狄娜咬咬牙接了,1966年,她拍了《七擒七纵七色狼》,在里面演一个周旋在七个男人之间的舞女,穿着露肩的旗袍,一个眼神就能勾住人。

这部电影上映后,票房直接破了当时的纪录,连�天场场满座,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狄娜的腰有多细”。

紧接着她又拍了《横冲直撞七色狼》,票房比前一部还高,媒体直接封她“亚洲最性感女性”,片酬也从一万块涨到了十万块。

可名气带来的不是尊重,是漫天的流言蜚语,有人说她“靠脱上位”,有人编故事说她“跟导演潜规则”,甚至还有小报伪造她的“私密照片”。

狄娜看着那些报纸,气得手都抖,可她偏偏是个“不服输”的性子,你们说我“随便”,我就用婚姻证明给你们看。

1967年,狄娜突然宣布结婚,新郎是来自大陆的游泳教练马益彰,这个消息在香港娱乐圈炸了锅。

马益彰没名气没背景,长得也普通,跟狄娜站在一起,怎么看都不般配,可狄娜不管这些,婚礼办得特别简单,只请了几个亲友,婚后还主动减少拍戏,在家照顾丈夫和次年出生的女儿马天如。

可这段“赌气式”的婚姻,终究没撑过五年,1972年,狄娜跟马益彰离婚了,理由是“性格不合”。

马益彰想让她当全职太太,可狄娜闲不住,总想着出去做事,两人天天吵架,最后只能好聚好散。

离婚没几天,导演李翰祥又找来了,说要请她拍《大军阀》,还拍着胸脯保证,里面有几个需要露背的镜头,我都用纱布挡着,只拍远景,绝对不会让你吃亏。

狄娜当时刚离婚,心情低落,又想着李翰祥是香港影坛的“大导演”,应该不会骗人,就答应了,可等到电影上映,她坐在影院里看着屏幕,整个人都懵了。

那些“远景镜头”全被剪成了近景,连她的侧脸都拍得清清楚楚,“艳星”的标签一下子被钉得更紧了。

后来她在采访里说起这事,眼睛都红了,我这辈子最恨被人骗,尤其是用‘信任’当幌子骗我。

这次被骗,彻底让狄娜对娱乐圈死了心,1973年,她召开记者会,当着所有媒体的面说,再也不拍电影了,从今往后,跟娱乐圈没关系。

说完这句话,她转身就走,留下满场记者面面相觑,谁都没想到,这个靠风月片红遍亚洲的女人,会这么干脆地跟过去告别。

离开娱乐圈后,狄娜在美国成立“人民集团”,牵线跨国石油公司与中石油合作,为国家赚取千万外汇。

80年代,她发现内地机场导航设备落后,便通过意大利财政部关系,为北京、上海�个机场引进导航系统,随后又拿�个机场项目,被称为“中国卫星导航之母”。

她还参与人造卫星业务,甚至在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计划中为中国争取席位,坚持“能为祖国多做一点是一点”。

她的“爱国”,从来不是嘴上说说,早�年,她就公开在香港的报纸上发文,说“香港人首先是中国人,爱国是本分,不是什么‘高调’”,那时候香/span>

有一次她在香港参加活动,记者问她“你觉得自己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她想都没想就说:“我是中国人,香港是中国的地方,这有什么好问的?”

这句话后来被香港的报纸登在头版,也让更多香港人开始思考“身份”的问题——在那个很多人不敢提“爱国”的年代,狄娜用自己的行动,给香港艺人做了个榜样。

1990年,狄娜已�岁了,身边的人都劝她“找个伴”,可她总说“没时间”,直到有一次,她去北京参加一个航天领域的研讨会,认识了罗宇——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儿子,

罗宇比狄娜𹢗岁,1944年出生在延安,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19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后来还去美国留过学,是个典型的“学霸型红二代”。

第一次见面时,罗宇跟狄娜聊的不是家长里短,而是航天技术,从卫星导航聊到飞机制造,两人越聊越投缘。

狄娜对罗宇也很有好感,这个男人没有一点“官二代”的架子,说话温和,做事踏实,跟她以前遇到的那些“浮夸追求者”完全不一样。

没过多久,两人就确定了关系,1990年底,他们在新加坡低调地办了婚礼,没有邀请媒体,只请了双方的亲友,婚后,狄娜跟着罗宇定居美国,把公司的大部分业务交给了副手。

2005年,狄娜确诊宫颈癌,术后仍坚持主持央视《百年中国》节目,2010𻂋�日,她在香港病逝,新华社罕见为她�字讣告,称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2020年,罗宇因新冠去世,两人终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狄娜的一生,是打破偏见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女性可以在银幕上展现魅力,也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可以成为男人的梦中情人,更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正如她临终前所说:“刀枪只能杀人,笔墨可以救人。”如今再提起她,不该只记得“艳星”标签。

更应记住:有个香港女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生而为人,当有风骨;身为中国人,当有担当”。

参考资料

中华网——揭秘亚洲第一艳星 无数男人为她自杀倾家荡产 2016-11-16

中国新闻网——狄娜病逝众星惋惜 回顾“红粉传奇”美艳一生(图)(2) 2010-04-02

中国新闻网——奇女子狄娜生前情史遭曝光:全球都有追求者(图) 2010-04-08

举报/反馈

德陽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