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文/孫梅欣 編輯/張廣凱)
在家居行業整體下行的當下,不少軟體家居企業則呈現出業績“逆襲”。
近期,多家上市軟體家居企業公布的2025年業績表現,均走出逆勢上行的曲線。其中,夢百合上半年營收43.16億元,同比上升9.35%;歸母淨利潤金額約為1.15億元,同比暴增117.82%,增幅頗為搶眼。
同為軟體床墊企業的喜臨門也給出一份仍在上行中的半年財報。盡管營收40.2億元的同比漲幅隻有1.59%,不過近年來喜臨門業績波動較大,在行業下行期尚能保住增長量已使出“洪荒之力”。
無獨有偶,顧家家居上半年的業績也呈現上漲,其中營收達到98億元,同比上漲10.02%;利潤總額13.47億元,達到近年來最高。
統計顯示,9家軟體產品的家居企業中,有7家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出現雙增長,是家居行業中企業增長比例較高的行業品類之一。
事實上,這和家居行業上半年整體表現走出了相反的行情。根據目前公布的150多家上市家居企業業績統計顯示,超過60家企業的營收和淨利潤出現雙下滑,有37家企業出現淨虧損,僅有不到40家企業的營收和淨利潤出現同步增長。
有業內人士指出,軟體家居企業積極出海帶動海外市場業績的提升,以及國內消費補貼和“以舊換新”,成為軟體家居企業業績提振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軟體家居產品本身具備的消費屬性更明顯,在當前的行情下,反而成為產品優勢。”
“國補”優惠刺激軟體家居購買欲
夢百合的財報顯示,上半年除了營收上漲之外,利潤總額達到1.42億元,同比大漲64.66%;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1億元,同比漲幅96.41%,金額創下近5年來新高。
夢百合在財報中提到,海外市場收入的大幅上升,以及國內新一輪消費補貼政策的落地,使得行業整體信心得到提振。
得到提振的不隻有夢百合,喜臨門上半年的營收漲幅雖然並不顯著,但歸母淨利潤2.66億元,同比上升14.04%;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約為2.6億元,同比上升16.45%,甚至成為公司自上市以來利潤表現最好的中期業績。
喜臨門表示,產品結構的優化,以及通過AI在產品研發、場景運用、材料升級等方麵的提升,帶動了公司業績的上漲。
顧家家居的股權問題雖然仍然待解,但上半年業表現相對穩健。營業收入達到98.01億元,同比上漲10.02%;利潤總額13.48億元,同比上漲17.16%;歸母淨利潤約為10.21億元,同比上升13.89%。
顧家家居表示,國內業務方麵的零售轉型,以及外貿方麵的持續增長,是業績向好的原因。
財報尤其提到,國內業務主要集中在功能沙發業務的上漲,而外貿業務中床墊增長表現尤為明顯,外貿床墊的國際市場業務增速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雖然床墊在顧家家居的產品線中並非核心優勢產品,但已經能從財報中看出,對公司業績帶來的強勢拉動,更何況對於喜臨門、夢百合這類本就以床墊為核心產品的企業,支撐表現更為明顯。
除此之外,以智能床墊、智能軟體沙發為主的匠心家居、麒盛科技,上半年營收和利潤也同樣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匠心家居淨利潤同比漲幅達到51.38%,是軟體家居中漲幅僅次於夢百合的企業。
上述多家企業提到,國內市場“以舊換新”、“家居國補”等政策的落地,對於上半年的業績有較大支持。
在今年7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經建司副司長吳蓋表示,今年財政部會同發改委安排3000億元超長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此前已經分批預撥1620億元,第三批資金690億元,剩餘資金將於10月份全部下達。數據顯示,在政策推動下,上半年家具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2.9%。
新設薈學穀聯合創始人王建國認為,相較於裝修、定製家居等家居品類,以床墊、沙發為代表性的軟體家居產品更具有標準化特征:“換句話說,同樣‘國補’政策,標準化產品的折扣顯現得更直接,消費者能直觀看出來省了多少錢,所以購買決策更快。”
同時他認為,軟體家居產品在家居產品中,相對於耐用品來說,具有更強的消費品屬性:“一般較長周期才會裝修一次,定製一次櫃子,周期在8到10年左右,複購頻率很低。但是床墊、枕頭、軟體沙發這類產品,現在消費者處於健康、舒適度、美觀度、損耗度等因素的考慮,可能過幾年就會更換一次,是家居產品中更換頻率相對比較高的產品。如果疊加上’國補’等優惠力度,消費者更換產品的購買積極性就會更高。”
海外市場增長,頭部企業更多海外建廠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場,正在成為拉動上述軟體家居企業業績上行的主要發力點。
夢百合在財報中提到,公司境外主營業務收入34.18億元,同比增長8.1%,在總營收中的占比接近80%。而營收金額的上漲,正是主要來源於境外線上業務的增量。
夢百合在海外市場主要分布於北美、歐洲與其他歐洲市場。其中北美市場是開發最早、渠道也最成熟的市場之一,除了夢百合自有品牌之外,還有以ODM為主的代工業務。
近年來,夢百合在北美市場也在從傳統代工,轉向經營自有品牌的零售和線上出售。一方麵這有利於自身品牌的建設,另一方麵,由於早前夢百合終止了了北美大客戶的合作,零售端和線上業務的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失去大客戶之後的缺口。
早年海外設廠的決策,在如今也起到作用。夢百合表示,雖然北美市場有關稅政策擾動,但是公司通過海外工廠實現本土供應,通過本土製造強化了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在歐洲市場,西班牙和塞爾維亞的生產基地區位優勢,也有利於拓展歐洲市場渠道。
同樣,喜臨門在海外市場主要是作為供應商的身份,和宜家、NITORI、EMMA等全球知名的家居連鎖品牌有OEM代工業務渠道,可以定製床墊、床、沙發為主的軟體家居產品。
不過,喜臨門在泰國也設有海外設國內生產基地,近年來通過跨境電商領域,借助Amazon、wayfair、Walmart等平台拓展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事實上,當下軟體家居行業的發展不同於早年間的本土製造模式,越來越多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會選擇在境外的出售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周邊設廠。
連原本以國內市場為主的顧家家居,也逐漸感受到海外市場的潛力和“甜頭”,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投入。就在今年9月,顧家家居宣布計劃投資約11.24億元,在印尼自建生產基地,預計全部工程將在3年後達綱,預計實現年營收25.2億元。
在此之前,顧家家居已經在越南、墨西哥和美國建設生產基地。公司在報告中提到,據CSIL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軟體家具的消費市場已經732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和北美是軟體家具消費的主要市場,合計占全球市場近70%。
“今年關稅政策的影響很大,雖然最終沒有提高到那麽高的稅率,但其他環節還是有很多稅收增加了。”一位從事家居行業生產的業內人士坦言,關稅變動也讓很多企業主思考的未來發展策略布局:“尤其是近年受到部分國際地區的戰爭影響,海運路線發生變化,路線更長成本更高,加上國內支持跨境電商政策,所以有實力的企業,越來越多地考慮海外設廠。”
王建國認為,由於海外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軟體家居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天然就相對高於木質家具等等家具產品:“尤其像夢百合、喜臨門這樣的知名品牌,原本在海外就有成熟的銷售渠道,甚至有的品牌海外銷售比例本就高於國內市場,因此其海外市場的發力,正在成為軟體家居企業業績增長的重要抓手。”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