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長江文化藝術季:以創新之筆繪就長江文明新圖景
作者:22dvdIH 來源:巴彥淖爾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4評論數:
9月12日,第二屆長江文化藝術季將在武漢盛大啟幕。本屆藝術季秉承“傳承、融合、創新、惠民”理念,通過節會聯動、文明互鑒、科技賦能等多元創新舉措,為公眾呈現一場兼具文化深度與時代活力的長江文明盛宴。
節會聯動釋放疊加效應,成為本屆藝術季的鮮明亮點。同日開幕的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與長江文化藝術季形成“雙輪驅動”,10萬平方米展覽麵積融合“展、演、銷、遊”功能,吸引超2000家展商參與,實現資源互通與客流互導的“1+1>2”效應。兩大活動主題互補,前者聚焦文旅產業升級,後者側重文明傳播展示,共同構建起全方位的長江文化體驗矩陣。
國際視野下的文明對話層次更為豐富。開幕式上,埃及、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加拿大的藝術家將聯袂唱響“大河交響曲”,用歌聲架起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之橋。“對話長江”學術活動更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機構參與,彰顯長江文化開放包容的時代姿態。
智庫力量的深度介入提升了活動的學術分量。長江高端智庫對話將匯聚兩院院士及社科院學部委員,圍繞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建言獻策,並發布《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數》等重磅成果,為流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新增的“璀璨長江”文博係列展為藝術季注入深厚曆史底蘊,作為四大新增主體活動之一,該係列展於九、十月陸續推出,通過三大重磅展覽係統展現長江流域考古成果與文明脈絡。其中,9月23日開展的“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由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主辦,精選長江流域近40家文博單位的160件/套文物精品,涵蓋玉器、青銅器等五大類,串聯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的文明曆程,戰國豬形酒具盒、明代鑲紅寶石金冠等珍品將精彩亮相;10月15日在荊州舉辦的“東周時期考古成果展”,以紀南城考古為切入點,展現楚文化、吳越技術等長江文明特色;10月28日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簡‘讀’中國——中國出土簡牘展”,匯集近170組簡牘,包括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竹簡、雲夢睡虎地秦簡及湖南裏耶秦簡等珍品,配合講座與研討會,以實物見證中華文明綿延。
技術賦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武漢音樂學院研發的“數智編鍾”憑借動作捕捉技術,實現傳統禮樂與現代科技的跨時空對話。荊楚風情創演秀《激情“神武峽”》則以《龍船調》為主線,將神農架梆鼓、武當太極等傳統元素與街舞、說唱碰撞融合,打造青春化表達範式。
沉浸式視聽體驗成為開幕式最大看點。臨江水舞台結合煙火表演、樓宇燈光秀與無人機編隊,構建“江岸—江麵—天際”三維視覺體係。裸眼3D技術讓雪域犛牛、濕地麋鹿等長江珍稀動物“活”起來,配合自然江景營造出“天地為景、江水為韻”的沉浸氛圍。
本屆藝術季更注重大眾參與感,通過“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新媒體博主大會等活動拉近與公眾距離。9月12日晚,開幕式將通過湖北衛視、人民網等多平台同步直播,讓全球觀眾共赴這場長江文化之約。從文明互鑒到技術創新,第二屆長江文化藝術季正以多元探索書寫長江文化傳承新篇。(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翀 通訊員 周世瑋)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